我是你看不见的好闺蜜,臣妾姐姐。个人微信公众平台邦龙声音工作室,期待更多小伙伴能够点击加入了。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会有 1 分钟的微信语音。如果你们帮我推荐更多的朋友,我觉得我能够坚持的更久。真的是很奇怪,有一个节目所有的环节和现实没有关系,那些综艺惯用的吸睛手段一个都没有,没有粉丝拉票,也没有超级大奖,也没有真正像样的撕逼,连明星的私生活爆料都没有。所有人都只是站在舞台上老老实实地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演绎端系。如今几乎所有的综艺都是想售卖明星的真实生活,但是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放在伪真实场景当中的表演人设。唯独演员的诞生到第二季新开播,我是演员,观众反而从所有假的剧本、假的场景当中,照见了背后掩饰不住的真实人设。可以编脸,可以整资源,可以靠运作,但是把所有这些外瓜去掉,将影视明星赤裸裸地扔在舞台上。
在这个时候,到底专不专业,能力有多强势,完全骗不了人的吧。而我们爱看的,正是这种被剥除了外挂后的真实。我们想看专业的人专注的做事,心甘情愿的被折服,被惊艳,被震撼到起立鼓掌。于这个流量年代,还是能看到专业在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才敢继续深信。今年受的教育。辛苦攒的经验没有白费,还没有彻底的败给弄虚作假。我在看第一集的时候,就被左小青和任素曦打动了,要知道,综艺舞台和话剧舞台不一样,后者去掉了所有可能干扰演员注意力的因素,观众的情绪也是准备好的,所以很容易投入。但是综艺不一样,观众上一秒还在吐槽徐娇和胡先旭组合的山大王和玉蛟龙。看导师你一言我一语地调教他们,下一秒就要转换情绪。
看1942,目光肯定是抽离又挑剔的。左小青老师一上场,一举一动神情,一句台词立刻全场入戏。紧跟着任苏西和左小青的对戏,简直是水乳胶融,简直是直接把我看泪崩了。这种没有一个神情多余的共情能力,其实对于导师来说可能也挺尴尬的。因为他们自己商场,说不定也不能做得更好,费用抖机灵给他们分出。诶,你更棒还是我更棒。就像吴秀波立刻给自己挖了个坑。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个电影导演私底下点评红得发紫的某大花,说他根本就不会演电影,是按电视剧的路子在演。电影,哪里就能够挤眉弄眼呢?生活里,正常人说话哪会这样咬牙切齿喘粗气呢?更别说电影是大荧幕,你一嘟嘴就是三层楼摇晃的动静。电影演员表演起来应该比正常人还要压情绪。万水千山不靠喊,都在一个眼神里。真正有力量的表演少才是多。
给我最多经验的不是选手,而是飞行导师陈凯歌老师。在整个节目里,他几乎没有说过一句刻薄的话,但问选手的每个问题,都刚好在他们自己没想明白的关键点上。想搞清楚陈导的问题,就能搞清楚角色到底应该做什么。他就像有一双点时,曾经手三招两式就让演员的表演脱胎换骨。有时候别的导师还在分析问题,但是陈凯歌一句话就定了方向。杜成和宋阳合作的时候,状态不太稳定,合格,但是却很平淡。然而到了跟章子怡拍摄艳红的时候,陈凯歌告诉他金片子音调的徐氏如何绘声绘色,眼神应该怎么斜,甚至茶壶怎么捏。稍微一调教,艳红成片播放的时候,杜纯的表演层次立刻不一样了,简直是突破了自身境界的另一个他。
没有人能够什么都懂,但是陈凯歌他自己懂的部分是真的懂,信手拈来,一语重地,言行举止说不出的舒服。陈凯歌兴许是中国唯一一个每拍一部新片就会被开群潮的大导演。从无极开始嘲笑他,就好像成了一种默契。每部片子的评论者都能够找到智商上的优越感。因为陈凯歌后期许多电影本身的弱点实在太明显,既想当成功的商业片,又想当探索终极意义的文艺片,这两者相互打架。于是既不是好看的商业片,也不是牛逼的文艺片,人人都可以来骂一顿。
陈凯歌这辈子似乎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拍完处女座黄徒弟之后,陈凯歌的各种尝试,一路的扑接,还在戛纳拿了金闹钟奖,专门颁给太无聊的片子,看完要定闹钟才能叫醒的那一种。即使是中国电影最宝贵的传世杰作霸王别姬当时也没有供应,何况之后又开始一路铺街,想要迎合市场,又想坚持艺术,追求票房,口碑里外不是人。直到去年的妖猫传才稍稍的挽尊。他真的太善于失败了,因为所有的那些失败都不能够阻止他。就算是被观众抽耳光,下一次他还是千方百计的要把他对电影的执着放进去。并且他确实是中国数一数二最专业的导演。他的尝试就算当时被人骂成狗屎,时过境迁之后又会被承认,就连无极 95 后给他的评分也反而在回暖内。
妖猫传那样的浪漫,那样的轻快,很难相信是出自一个 66 岁一生始终交错在成功和失败之间的老人之手。他的少年气大约就来自于全身心对于电影本身的一种专注。他全身贯注地去探索着自己关心的东西,足够牛气,也足够傻气。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像陈凯歌一样,有那么强壮的心脏,能够扛得起反反复复的失败。
就像任素曦在节目当中说到我来这里的原因是我看到很多剧本,但是他们不来找我。我在想我其实演得很好。我想告诉他们,我演得很好,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可以演得很好,你们可以信任我。他证明自己可以演得很好,也许是最好的之一。在过去的 10 年,一个女演员醉黄金的 10 年,他连证明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是肉眼可见的将来,他的星途也未见得会从此坦荡。他需要很多很多的幸运,才能跟流量小花们拥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虽然两者地位迥异,然而在某种意义上,陈凯歌和任苏西的这种困境是一样的。或者我们所有人的困境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得不接受整个时代的焦虑,甚至接受劣币全面驱逐良币。流量决定了收益,而衡量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有多好,而在于它能不能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引来最大化的流量。关于这个世界,最可怕的预演莫过于专业变得不再重要,流量变现才是王道。
人们买爆款的衣服,吃网红的食物,艺人们像导购一样比拼谁更能够带货。流行是双刃剑,所有人一方面不自觉地被流行影响,一方面内心又很想反抗。越是这样矛盾,我们越容易迷恋那些看上去不华丽、不时髦、不合时宜,却专注到令人落泪的人。合适。先是在故宫里忍受清贫和寂寞默默修文物的学者和匠人,还有那些闻所未闻的手艺人、编字典的人。再后来是靠智商刷题碾压庸俗人类的学霸。每次某个冷门职业的爆火,其实都是在这流量车王的时代,人们内心焦虑的聚合。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根本迫切需求那些不带流量,却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深入的本事、专场和品格。之前看过陈凯歌有一段演讲,他说从我开始做电影到今天,仍然是这样的想法。艺术家都应当有单独的试点,在这个试点中,他们是孤独的,寂寞的,也是冷静的。你们每个人的灵魂中间也应当有一盏小小的灯,这个灯足以温暖你和身边的人。但正是这一点,和人群的距离能够使我们专注下来,在热爱的事情上沉浸进去,走得更远,看得更深。
我们渴望一段真诚的表演,你的心是不是被打动,也是没有办法作伪的。我们流的泪,发的笑,都是投给最佳表演者的票。照镜数据大跃进时代的微光,是我们始终在坚持的那一点点的笨。功夫也许慢,但是一直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