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4 月 20th, 2024

学习爱

乐于分享

《人工智能伦理》关于人类未来的深度思考

xuexiai

3 月 27, 2023

比起畏惧和惶恐,我们更应该坦然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不知不觉间,人工智能已经悄然占据我们的生活。从手机的语音助手到扫地机器人,再到智能炒菜机、智能电饭锅,甚至还可以全屋智能家居。即使一个人独居,也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让智能电饭锅自动煮饭、热水器自动供电、开始运转、电灯自动照明、窗帘自动开合。那些影视剧中高大上的智能场景,我们可以通过付出并不高昂的成本,将其复制回家,享受时代与科技的碰撞。
听起来人工智能好像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事物并不会只有一面性,人工智能也有让我们担忧和疑虑的部分。面对人工智能让我们惶恐的未知内容,我们该何去何从?人工智能伦理这本书给出了答案。接下来,我将通过机器会取代人类吗?机器是否拥有自我意识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伦理困境这三部分。出发,带大家了解人工智能的种种奥秘。第一部分机器会取代人类吗?从上世纪开始,关于机器会不会取代人类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不光经济学家关注这个问题,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多个领域的学者也都关注这个问题。图灵测试是一个在自然语言理解和图像理解等方面评估机器接近或达到人类水平的一个实验标准。它是由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分析专家艾伦图灵在 1950 年提出的。图灵本人是一位强人工智能学者,他坚信人类能制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但很多学者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机器只能做到弱人工智能。也就是机器只可能在某些应用上胜过人类,但是根本不可能拥有人类的情感和真正的职能。值得注意的是,图灵测试只适用于低于人类智能的AI,即在某些局部接近人类的智能。
对于强人工智能,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对其进行测试。倘若宇宙中有生物实现了强人工智能,那么它可以通过智能机器向外太空扩张。即使这是小概率事件,放在时间的长河中,地球也应该多次被造访,至今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有外星高级智慧的遗存。此外,要想做到强人工智能,必须参考人脑的工作原理,必须借助对人脑的研究,搞清智能的形态以及意识的形式化。而人脑是一个复杂又精密的系统。举例来说,人脑具有自动补全系统。比如,我们在看句子时,即使其中有个别字词颠倒了顺序,我们也能理解该句的含义。此外,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人脑懂得从多个视角进行观察,然后产出结论。
人脑与生俱来或是容易习得的特性,对于机器来说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以上种种,作者认为强 AI 时代还未到来,机器取代人类在现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与此同时,作者也提出,虽然人类是万灵之长,但是我们也不能将自己的一切都视为最好的。昆虫的复眼每秒能处理 240 帧图像,而人眼只能分辨 24 帧。有些昆虫能看到紫外线,但是人眼却不行。因此,我们不该将人类置于智能链的上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感知与智慧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谁也说不清。我们应该将人类的感知视为人工智能的一种选择,宽容对待每一类感知。
第二部分,机器是否拥有自我意识?扫地机器人懂得自己充电来保持活力。语音助手会说我不太理解你,说换个表述试试。机器人看到照片后,能通过物体识别技术知道哪个是自己。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机器拥有自主意识?他们是否能够认知到自己的精神活动?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清楚什么是自我意识。
百度百科对自我意识的定义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从这个层面看,机器似乎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自我意识是将自己当作一个客体看待,不仅思考自身,还会对自身思考的内容进行思考。自我意识是理性的基础,通过自我意识能够进行自我审视,进而加以约束。因此,人类会为自己的某些想法感到羞愧,会反省自己的某些行为。显然是机器不具备的。自我意识还能让认知主体确认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一旦认知主体对自我的认知与他人对该认知主体的认知之间存在错位、不解、不平等,各种矛盾就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怀才不遇。机器显然没有这种能力,不然他们大概率是不愿意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进行无休止的重复劳作的。
机器用我来表达情绪或意愿的时候,比如我不太好,我不明白这些状态都是通过函数来刻画的机器,只是通过数值来进行程度的表达。作者认为,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就是纯粹的没有任何智慧的机器。比如曾打败人类的围棋程序Alphago,他不会在下围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也不会由此得到什么感悟。
第3部分人机关系中的伦理困境。通过第2部分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机器是不存在自我意识的,因此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是由程序模拟出来的。但是有些人类对此并不知情,因此深深陷入了情感的沼泽中。人类像对待宠物,甚至对待朋友恋人一样对待机器,为他们争取权利,企图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舒适。但其实这些行为只能让善良的人们心里感觉好受一些。
听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就算知道他没有自我意识,我还是爱他,将它视作自己的另一半,这有什么问题吗?其实真的有问题。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人际关系中的伦理困境。试想一下,如果某人与某个机器人之间产生了爱的火花,那么法律上应该将机器视作人还是电子产品。如果是做人,他可以进行买卖吗?如果是做电子产品,人和电子产品是不能结婚的。机器人只有人行,没有人格、心智。爱,更多需要的是宽容和理解,这是机器人无法给予的。因此,在作者看来,人机婚姻为时尚早。
此外,人机之间的信任问题同样值得讨论。智能机器在为人类带来便捷、提供了令人舒适的服务后,人类开始过度信任机器,比如在自动驾驶和医疗领域。但是这些领域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危险系数的。如果瘫痪病人指挥外骨骼机器令他做出伤害自身的行为,机器能够及时识别出危险,并在伦理规则的指导下停止执行指令吗?理想情况下,机器人并不需要对人类的一切命令都言听计从,他们应该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对于人类的命运,机器应该先进行风险评估,若风险可控,则予以执行若风险不可控,则应该拒绝执行并给出解释。
读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下面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也牵扯出了一系列问题,但我们无需对种种问题过分惶恐。现阶段来看,机器并不具备自我意识,也不会取代人类,但是我们也不应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人类在地球上的确是万灵之长,但是放眼宇宙,这一切还是未可知。以上就是人工智能伦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解读了解到。人工智能并非全然都是好处,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机器没有自我意识,也不存在善恶之分,全看我们人类如何去利用它。

xuexiai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