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7 月 27th, 2024

学习爱

乐于分享

无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为何不提倡努力老子所参悟的天道和人道是什么(道法自然,上善若水,阴阳)

xuexiai

3 月 25, 2023

2000 多年前,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离开都城洛阳,一路向西游里山水。一天,他来到了函谷关,热情的官令请老人到府上做客,两人相谈甚欢。官令被老人身后的学问和卓越的见识所震撼,他恳切地说道您在隐士之前,一定要为后世留下一步著作。老人接受了官令的建议,他留在官令府上,写下了洋洋洒洒 5000 字。此一部传世经典横空出世,这便是道德经。而这位老人便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无为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为何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却不提倡努力?我们该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呢?他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著作。
这一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究竟讲了什么?你好,欢迎来到天天读书会,每天听本好书,让思维来一次升级。今天我们解读的书是道德经作者老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探寻这部 2000 多年前留下的哲学宝藏。相信通过今天的解读,你会深刻理解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我们会分三部分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老子重要的哲学思想无为。第二部分老子所参悟的天道。第三部分老子所提出的人道。老子的重要哲学思想无为。我们先看看老子的重要哲学思想无为。自然一词最早是出现于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的规则来行使,地以天的规则来行使,天以道的规则来行使。最后,道归于自然。奥法。自然强调到的本性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遵循事物本来的样子。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不能任意蔷薇。因此,老子的无为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与人生境界。为无为事,无事为无为。人要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才能达到无所不为的境界。事无事则是对为无为的进一步细化。如果人们做事顺其自然,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魏无畏则在事无事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说的是,只有当人处于恬淡的状态,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老子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他相信人应该用无为的态度去做事。也就是说,人们做事时不应该太急功近利,而应该从新出发。坚信众善因,自然就能得善果,道法自然。
努力是一个伪概念,坚持也是一个伪概念。举个例子,你打篮球特别开心,打篮球时没有时间感,所以你天天去打篮球。长此以往,你的篮球技艺一定会日日精进。我们看科比打篮球这么努力,实际是表象,为何?是对篮球的深深热爱在支撑,他只是随顺着这份热爱,并且还想再做到极致。
如果一个人觉得打篮球需要努力和坚持,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那就说明这个人内心其实不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可能是为了耍酷和比拼,或者是获得女生们欢呼的手段,但如果初心不是为了功利而打篮球,而是为了热爱,就符合自己的道。道法自然随顺,自然而然就打起来。越发的投入、专注和忘我,就会忘记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忘记了什么荣誉不荣誉,自己就是喜欢。就是为了喜欢和内心的那份炽热在做,顺着自己的道在做事。而越是这样,越能达到外人看来不可逾越的高度。但对有些人而言,他会觉得打篮球的坚持和努力是一种累。他觉得累是因为他内心不喜欢做这个事情,所以他觉得枯燥和乏味,所以他需要坚持和努力才能做到。
一个人读书读起来如痴如醉,觉得书籍里面说的信息特别有意思,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让自己提高了认知。所以他不觉得读书是累的事情,不觉得终生读书需要坚持和努力才能做到。但对有些人而言,看到书就头疼,看一会儿书就觉得困乏,那是因为他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遵从自己的道在做事,所以道法自然。对于个人来讲,就是要找到自己本性的自然而然的事情,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业。
乔布斯为什么反复提到热爱的重要性?没有热爱,他根本不可能创造苹果的奇迹,因为创业太难了。这是在他的采访里他自己说的原话。平常人创业都是图名利他,是热爱和利他驱动。所以平常人碰到一座山大的困难,这么累这么难,早就吓跑了。而他不被明河利区时,被热爱,被利他支撑,所以一座座困难的山都越过去了。这表象看起来很努力和坚持的样子,而内核是热爱和喜欢驱使着他。他在做一件不需要战胜自己惰性的事情,一件自然而然就想去做的事情,体会到的是充实的快乐。努力和坚持使外人看他,外人渴望像他一样成功,想成为他,但感觉很难做到,所以要努力和坚持。而他自己是为了热爱。因为热爱,所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庄子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当一个人为乐趣而射箭时,他才能称得上射箭。如果他为了金牌而射箭,他就开始紧张了。有为的心越重,就越会患得患失。而实际上,只有越无为,只有越自然,越跟随心中的热爱,才会越投入,才会见数越精准。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是强迫用功力去驱使孩子去学习,还是好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哪个最长远、效果最好?答案就不言自明了。传说老子活了 160 多岁,也有说他活到了 200 多岁。正是因为他清净无为,修养身心,所以才能以养天年。另外,老子在观察时间百态时,还得出了这样的经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声也柔催,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且富有生命力,一旦死去,身体就变得僵硬麻木。草木在生长时也是柔软而脆弱的,死了以后就会干枯发硬。老子发现柔软的东西虽然看似柔弱,但却是充满生机的。而刚硬的东西往往容易丧失生机而逐渐走向灭亡。
老子以水为例,说明了以柔克刚的道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之胜,以其无以义之。若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醒。世间万物中,最柔软无力的莫过于水。但是水却可以摧毁比它坚硬许多倍的食物。例如水滴石穿。看似柔弱的水,却能通过日积月累击穿坚硬的石头,战胜强劲的对手。因此,老子主张人行为处事不要过于刚硬,很容易受到曲折而被摧毁。不如以柔守着局势,慢慢积蓄力量,最终战胜更强大的事物,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老子看来,越是有任性的失误,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触柔手弱,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保存生命的必要良策,同时也是变得强大的基础。同时,劳资认为,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也应该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纪实性无为而治。正如老子所说忧稀其贵言,功成十岁,百姓皆为我。自然。最好的统治者不是发号施令的,而是使百姓都处于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之中,从而实现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这样的统治就是最自然而然的。从这一点看,老子是不推崇集权统治、强权政治的。
在老子看来,管理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就是告诫统治者,必须将人民的安居乐业视为管理的主要宗旨。如果管理者的政治策略对人民造成了过多的干预或者困扰,管理者很容易就会失去民心,这也就背离了管理人民的意义。当然,老子所推崇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说管理者不能违背客观规律,随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管理人民。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社会有社会自身的规律,不论是谁,违背了固有的规律,都会适得其反,甚至遭到严酷的惩罚。老子所参悟的天道,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内容。老子所参悟的天道是什么?道德经一共有 5000 多字,提到的道的地方就有 70 多处,而且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这句话是说能够用言语说出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反过来说,真正的道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形状,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紧接着这一句,老子又写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是说倒是天地的起源,它是在万事万物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倒存在于渝州万物之间,并与天地浑然一体。参悟了天之岛,也就领悟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在天道的各种价值原则中,老子最推崇的就是利而不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而不害就是天道的根本原则。天生养了万物,它是有利于万物的,它对万物毫无伤害之心。老子更是把天岛比喻成水,他是这样说的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积于岛。水是万物之源,它自养万事万物,与世无争。众所周知,水是往低处流的,他总是处于众人所悟之地。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包容一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是最接近于道的。他通达尔广记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另外,老子认为宇宙间一切的事物都是二元对立的,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成若缺其用,不必大盈若充其用不穷。直若趋,大巧若拙,大变若讷。这里就揭示了万物眼花的规律。事物的发展不是单一静止的,对立的失误往往会相互转化。值得会变成蛆的,巧妙的也能变成拙劣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是阴阳相合,对立统一的。万物复阴而抱阳,充其以为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因素彼此互动影响而形成的。阴阳相互交融,相互牵制,才能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和。如果盲目的进行干预,刻意去增长或减弱某一种因素,就容易破坏相对平衡的状态,导致系统的反噬和崩溃。
以拔苗柱长为例子,禾苗的生长既有阳光、水分、肥料等积极因素,也有土壤、时间等限制因素。如果不了解禾苗的生长规律,盲目的帮助它长大,反而会导致禾苗枯死。在所有系统中,阴阳的互动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之中,盲目的减少阴的限制力量,也会变相的减少阳的生长力量。
老子的阴阳论可以说是最早的辩证法思想,比唯物辩证法还要早。 2000 年,老子告诉我们物极必反,胜极而衰,这就是天道运行的底层规律。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已经触及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本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老子的哲学思想在 2000 多年之后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老子的道德经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时隔多年到如今依然适用于万事万物。老子所领悟的人道。
说完了天之岛,我们再来看看老子所领悟的人道。不以兵强的战争观,返璞归真的社会观,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战火连绵,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奉行道论的老子对战争深恶痛绝。他提到以到左仁主者,不以兵强天下。骑士好还失之所处,荆棘生衍,大军之后,必有凶言用。到来辅佐帝王的人,就不会依靠武力称霸天下,这样很快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凡是军队驻扎交战的地方,都会土地荒芜,民不聊生。上天以好生之德养育天下苍生。而战争动乱,祸国殃民,导致生灵涂炭。这种违背天道的行为,必然会招致深重的灾难。就像开篇提及的老子说柔软的东西虽然看似柔弱,但却是充满生机的。而刚硬的东西往往容易丧失生机而逐渐走向灭亡。依靠战争等强权手段的君王,其实更容易更快地走向灭亡。
在这里,老子为后代的所有制士者详细地指明了对待武力的正确态度,警告统治者千万不能好战喜兵、雄兵补武。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厚实学习。面对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不堪的春秋末年,老子还提出了返璞归真的处事原则。老子认为,人性最初始的状态就是璞玉珍。而在乱世中,人们更应该重返淳朴的自然天性,如同婴儿一样,天真无邪。普散则为气,圣人用之则为关长,故大智不搁。老子将人类淳朴的天性比喻为最厉害的武器,圣人合理使用它,就可以成为百官之首,位及人臣,社会也可以回归祥和的状态。
在老子眼中,淳朴自然不仅是道德奥义,也是人性的内涵。这也是为什么老子经常以婴儿赤子来比喻人性,并提倡一定要返璞归真了。同时,老子强调做人应该知足常乐,或莫大于不知足,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矣。在所有活环之中,没有比不知足更惨痛的,在所有的过失中,也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严重的。只有知足所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富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是说西语中记载了西晋时期的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时的故事。石崇是西晋开国功臣石包的儿子,妥妥的官二代、富二代。据史书记载,石崇的财产堆积成山,他的家像皇宫一样金碧辉煌,全家上下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食重的奢靡,甚至超越了君王的规格,逾越了臣子的本分,最终引起了晋武帝司马炎的不满,落得了一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石崇因贪财而丧命的教训,也印证了老子最莫大于多玉,或莫大于不知足这句话的因果关系。老子把知足常乐的人生观看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决定人们的福祸荣辱,同时它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富有的标准。知足者富。意思是说,真正的富足并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或者名利地位,而是内心的知足。在老子看来,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不停的追求也得不到满足。因此,老子主张人应该从已经拥有的东西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不仅能免除灾祸,还能获得真正的富足。当然,老子并非要人们彻底消灭基本的生理欲求。圣人为腹部为目,圣人但求吃饱穿暖,知足常乐,而不追求声色自情纵欲。与其说老子的知足观是对人们内心的一种要求,倒不如说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珍贵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凡在人心。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个简单的一开始的,也终将回到最开始的。一。生活已如此,活到极致,便是素与简活到最后,便是清与净。当生活回归简单与清净,宇宙的奥义、初始的哲学就都近在咫尺之间了。

xuexiai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