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10 月 5th, 2024

学习爱

乐于分享

学霸们的秘密|《Make It Stick》|文森说书

xuexiai

4 月 15, 2023

我过去就曾经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成绩相当优异的朋友们,他们的课本里通常没什么笔记,也几乎没什么划重点,但每到大考时,他们又可以神奇地写出答案。为什么啊?我一直想不透,而今天终于有了一点解答。老师站在讲台上,努力地为学生讲解一篇文章。台下的同学们有现在写笔记,有现在画重点。就在老师将这篇文章讲解完毕之时,一位心理学家走进教室里,并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两组。这两组学生都得在复习时间结束之后参加一场测验。
第一组的学生被称为重复阅读组,他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复习时间里重复阅读文章或是复习笔记,第二组的学生被称为默念组,他们的课本和笔记都会被老师收起来,这些学生能够复习的手段就只剩回想、默念、默写等等。此时两组学生,他们的心情可是大不相同的。重复阅读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更有自信,也认为待会的考试会表现得更为理想。相反的,墓练组的学生则是哀嚎声不断,也觉得待会的考试就是一场悲剧。
果不其然,在随后的考试当中,重复阅读组的成绩优于默念组的,可实验还没有结束,就在几天之后,老师突然来个小测验,测验的内容就是第一次考试的那篇文章。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字幕念组的成绩完全碾压重复阅读组的学生。那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同学们得理解一件事,当我们的大脑在接受完一段资讯之后,便是遗忘的开始。这听起来不是一件好事,但对大佬而言,不将全部的资讯都存入,才能够确保长久来说更好的运作效率。在由此前提之后,我们就可以来看两组学生的差异了。我们可以这样想象,这群学生的大脑就处于一条海岸线之上,当老师将资讯丢给他们时,资讯便会慢慢的被冲向大海。而重复阅读的学生们,由于他们可以立即重复阅读,翻阅笔记,这就像大海当中突然出现一艘货轮,将已经被遗忘的资讯再次送到你手上。
默念组的学生可不是这样,当他们的课本被收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确定了不会有支援部队赶来,于是他们只能够化身渔夫,辛苦的在海岸边打捞那些被遗忘的资讯。由于这些差异,最重复阅读的学习方式能够获得短暂的优势,也就是短期内的考试成绩会较为理想。它带来的影响是,很多学习者可能会被自己的主观感觉而误判了实际的学习成效,最终可能会使他们选择一个当下感觉较好,而且能够立即看见成效的学习方式。而今天我所参考这本书 make is Dick,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你记得某件事跟你有办法想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技能。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可能是某个朋友突然问你某个问题,这问题可能涉及到某个专业知识或是某段记忆,当时的你完全答不上来,你也觉得自己忘记了。可就在某店里排队等发式蛋糕时,就是这个你忽然想起那件事。倘若你也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我们就可以更加确信,其实大脑的记忆库是相当庞大的,重点在于我们能否在需要时正确的调用你要的资讯。好比身处于手术房的医生,如何在短时间内衡量各种风险,并作出对患者来说最好的处置。例如网易工程师该怎么维持流畅的使用者体验,又兼顾治安部门提出来的规范。
一个学生该怎么在大考时,在三四年所累计的资讯中检索出这一道题目要考的概念是什么?这一切都得仰赖我们的检索能力。回到一开始那个实验,为什么在几天之后的图析考试中,穆练组的学生会表现得比较好?原因有二,第一个是关乎我们的记忆痕迹。记忆痕迹的或深或浅,哥们未来能否调阅他的能力息息相关。当我们今天越是奋力回想某条资讯时,我们跟这条资讯之间的记忆痕迹就越是深刻。反观,如果今天透过重复阅读,学习者们得到这些资讯毫不费力,记忆痕迹就相对较浅。
第二个原因,当学生试图调阅某段资讯时,如果感觉到越费劲、越痛苦时,我们的大脑会开启更高层级的认知系统。这段资讯很有可能在当下被你想起,或是在往后才从老师的口中听到正确解答。但不管如何,这项资讯都已经被你的大脑贴上它很重要的标签。相比于其他记忆,这段资讯会更加巩固。简单来讲,它会成为你记忆曲里面的优先顺位。相反的,重复翻阅无法带来这项优点。
除了上述之外,重复阅读的学习方式有很高的几率带来熟悉的错觉。我们所画下来的重点,摘抄下来的笔记,它们似乎会成为一个好坏艰巨的隐形碉堡。好处是,当我们只呆在里面时,每次复习都会觉得自己又更熟悉了一点,会让我们感觉到学习效率真好。坏处是我们无法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不知道微博那堂课当中有个概念我没搞懂,会不会那道证明体我根本没有听懂,而只是跟着老师的步调在走而已。但因为重复翻阅带来的熟悉感,学习者们就没有机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哪些不知道了。
听完这些,如果我们下定决心想要培养自己主动检索的能力,可以试着参考以下的方法。第一个穿插式学习加州理工的棒球队曾经参与过一场实验,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打击能力,可前提是,这支棒球队里面打击者都已经具有相当好的技巧及判断能力了,要是他们在网上一接,着实不容易。实验的方式是这样子的,球队中的打击者会被分成集中组及分散组,他们每周都得进行两次的 45 球打击练习,这 45 球当中包含 3 个球种。两组差异点在于,集中组的球员在集球时,球种的分布是集中式的,好比先 15 颗变速球,再来 15 颗直球。而分散组的球员,他们的球种配置是没有规则的,这一球是直插球,但下一球是什么,他们可不知道,可想而知。
第一个组的球员,他们每次练习完之后就开始怀疑人生,且觉得自己毫无进步可言,而随后带来的结果却令人吃惊。 6 周之后,教练们进行了打击能力评分,那些被分配在分散组的选手们,他们的表现远优于另外一组的,这其中出现了哪些差异?那些打固定球路的打击者们,他已经知道接下来的球种,于是此项练习就只不过是基础的挥棒练习。但那些打不规则球种的打击者们,他们每次击球时,都得从投球姿势,棒球的旋转快慢等等的咨询当中,马上检索出现在该怎么打这颗球回到我们身上。
当我们今天复习功课或是学习某项技能时,也能够善用穿插式练习带来的好处。好病人正在准备升学考,情况允许的话,尽量不要一次只做单一章节的题库,将不同概念、不同章节的题库混在一起练习,我们的大脑才能够去练习检索。而且我们都要记得,今天我们在参加大考或是使用某项技能时,往往都不是小范围或是单一技能能够解决的。所以我得搬出那段谚语,将练习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当作是练习。简单来讲,我们得知道这些你努力学习而来的东西,到最后会怎么被应用,并在学习时套用上这些应用情境。
第二个方法,让主动检索成为习惯。在你的一天即将结束前,让自己写下 10 个你在今天之前不知道,可是你今天学到的东西。如果你是个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学校的课程上。如果你是个正在学习室内设计的设计师,就可以将重点放在专业领域。但切记不能拿出课本或是笔记来参考,因为这项方法就是要让我们去学习,主动检索,刻画出更深的记忆痕迹。
这项方法还有个升级版,这方法来自物理学家费曼,他觉得如果你有办法将你学到的东西讲给一个 12 岁的孩子听懂,那么你才算是真的懂了。我自己觉得费曼提供的方式好处有两个。第一个,它会迫使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而不是原封不动地把课本上的资讯复制贴上而已。那么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脑袋的旧知识就需要跟新知做连接,最终这段资讯将会被你记得更牢,还可能产生出新的见解。第二个好处就是我们得将事情简化到看见它的原始结构,并发现我们记忆中逻辑不通之处。因为人类的记忆都是一帧一帧的,在你无需去解释它们之前,其中的逻辑即便相互违背,我们也不太会去管它。但你今天对象可是个 12 岁的小孩,你得想尽办法让点跟点之间的脉络是正确而且清晰的。
第三个方法,教练,当林克鲁格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越不擅长某项技能时,他就越有可能高估自己在此项领域的能力,不管是驾车技术或是运动项目,都已经有很多实验证实这种效应的存在,而我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估也会受到此效应的影响。除此之外,人们又认为在表现不佳或是搞砸一件事情后,为自己找出一个外部原因。也因为如此,我们不容易看见自己能力与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要解决这项问题,其中一个解决方式便是找到一个教练,就像一个短跑选手,计时器就是他的教练告诉他这次围挑跑步姿势的效果如何,也像个驾驶员之于仪表板,明确告诉他现在的飞机状况如何。而身为一个学习者,考试便是我们的教练,但长久下来,考试已经从教练的身份变成了老师评估学生的工具,导致学生从不把考试当成自己的学习伙伴,而是想办法击败的魔王。我们其实可以稍加改变这点,在我们下一次上完一堂课或者结束一整天的课程之后,花 10 分钟时间为几天会由自己出一张考卷。这张考卷尽量以简答题为主,而非选择题,因为选择题容为让我们在作答时它也容易依靠熟悉度而正确回答。命题完之后,我们接着就要决定何时来完成这张考卷。最佳的时间点便是在你的大脑开始遗忘,但还没有完全遗忘之前。书中谈到,因为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于是隔天在完成这场考卷是个不错的选择。最终想谈谈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想。
我自己认为从古至今,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技能。可在这个资讯及科技更迭迅速的现代,让自己学会学习似乎是个更值得投资的一件事。因为不管我们现在身处何种产业或是哪个职位,可能今日还炙手可热,自然间就成了明日黄花。就好比Devops,工程师与资料科学家逐渐成了科技公司新宠儿,未能提前设立的工作者就容易处于劣势。无接触经济和人工经济的到来取代了许多职位,却创造了不少之缺。学习如何学习是个技能,它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究竟是被冲走的那一个,还是站在船上的那一个。

xuexiai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