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4 月 27th, 2024

学习爱

乐于分享

一生被周围人嫌弃,他如何坚守孤独而不庸俗,哲学家叔本华

xuexiai

3 月 27, 2023

1820 年,在柏林大学的一堂哲学课上,一位 30 多岁的年轻老师正在激情慷慨地讲着自己对哲学的独到见解。尽管偌大的教室稀稀拉拉地做了几个无精打采的学生,而隔壁班恰巧也在上哲学课。这里的讲课的老教授是黑格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座无虚席,还有一些站着听的学生。这位年轻的男老师就是书本化。他的课为什么这么遭嫌弃呢?其实,嫌弃他的何止是他的学生呢?他还被他的母亲嫌弃,被妹妹嫌弃,被其他女人嫌弃,被朋友嫌弃,被世人嫌弃。这位被嫌弃的哲学家有着怎样的一生?他是如何成为一位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您好,欢迎来到天观世界,一起换个角度看世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阿瑟叔本话。人们熟知的是书本华是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等多个领域。但与他的成就相反,舒本华的一生却是在寂寞中度过的。他情不坎坷,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尽管叔本华一生在欧洲四处游走,但他主要在四个城市待的时间最长,这四个城市串起了他被众人嫌弃的一生。汉堡篇书本化的选择题 1788 年,书本华出生于旦泽,当时属于德国的一个城市附近。海因里西是一个富商,不仅多金,而且见多识广。由于喜欢英国的商业和政治自由, 1787 年,海因李希带着怀孕的妻子去了英国,但在冬天又返回了担责。最终,舒本华还是在德国担责出生。
舒本华的母亲约翰比海因李希小 19 岁,是个年轻漂亮、喜欢交际但不喜欢小孩的女人。可偏偏大部分时间里,约翰都是独自带着舒本华生活在一个乡间城堡。只有周末时,海因里希才会回来看他。舒本华的妈妈这么写道像所有年轻妈妈一样,我只能和自己的小小的新玩具一起玩。母子不和的种子似乎在这时就埋下了。她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比书本花小 9 岁。
1793 年,普鲁士吞并担责, 5 岁的舒本华随一家移居到德国的大城市汉堡。海印里系的生意越做越大,房子豪华到家里自带一个巨大的舞厅。约翰娜喜欢文学,舞厅成为他招待上流社会达官显贵、作家和艺术家的地方。与此同时,书本滑到了上学年龄,开始在一所富家子弟聚集的学校上学。显然,他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子成福。
业。学校主要功课都是跟经商有关。一开始,书本华对商业还有些兴趣,但慢慢就不喜欢了。他开始学拉丁语、稀拉语。学拉丁语对考大学有好处,但是对做生意没用,而且读大学的非商科专业会影响继承家业。书本华学业之余,逐渐掌握了多门语言,但从后来书本化管理个人财富的能力来看,他在校期间的商业知识对他的帮助还是蛮大的。蜀本华各学科成绩都不错,这无疑是一个天才学霸。
1803 年,书本华中学毕业,想考大学做学术研究,对做生意越来越没兴趣。他家里就这一个儿子,他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他父亲灵机一动,给了他两个选项。一个是跟着全家一起到英法经商,顺便游山玩水,回来之后继承家业。另一个选项是全家英法去京上,顺便游山玩水。但叔本华自己在家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
15 岁的舒本华尽管想上大学,但禁不住年轻人的玩心,选择了第一个选项。尽管放弃上大学有点不甘心,但这次旅行让他大开眼界。他了解了伦敦社会的光鲜亮丽和腐败虚荣,体验了在法国南部登山的快乐。而在法国土伦的画廊看到的 6000 个俘虏,让他大为震撼,哲思开始在心中奔涌。他后来回忆到我当时只有 16 岁,深深的为人生的痛苦而悲哀。就像年轻时的佛祖,看到疾病于老年,痛苦于死亡。我的结论是,创造世界的人不是心地善良的人,而是从人类的痛苦中得到快乐的邪恶分子。很多人对 30 岁时的书本华能写出作为意志和表现的世界如此厚重悲观的大作,颇为不解。其实,英法 2 年的游历对他的影响巨大,这让他此后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有了方向和目标。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在青春期的书本华身上已经生根。
不树。一帜的哲学体系自内时就开始生根发芽,到 30 岁时长成参天大树。 1804 年, 16 岁的舒本华跟着一家人从英法返回德国。等待舒本华的是会计事务所的枯燥事务,他果然提不起兴致,经常偷看贤叔或人,陷入沉思。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叔本华十分苦闷。几个月后,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尸体在家里谷仓旁的运河上被发现。是自杀还是失足,原因不得而知。父亲的意外身亡,没有立即让叔本华摆脱乏味的工作,而是先让他的母亲约翰为了缰绳。约翰本来就不喜欢汉堡的商人圈子,和舒本华相处也不融洽,于是就对舒本华说你爸的死让我太伤心了,我打算带你妹妹换个城市生活,你留在汉堡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你父亲对你的期望。
1806 年,舒本华的母亲约翰纳卖掉了家族的生意和房产后,便和舒本华的妹妹阿黛尔迁居,倒喂马为马,当时因诗人歌德再次居住而闻名天下。凭借后世的家底和一定的文学才华,约翰很快成了威马上流社会中最知名的女主人。作曲家舒伯特作自家,格林兄弟是他的座上宾,他和哥德也很快成了好朋友。虽然我们很少在书本化之外的故事中听到约翰的这个名字,但他也算是当时的知名诗人和小说家。舒伯特甚至给他的诗作过曲。而此时的书本华还在为会计书本忙得焦头烂额。他早已厌烦至极,所以感到越来越痛苦。我们从他这个时期写的诗便能看出来。在暴风雨的夜晚,我恐惧的惊醒,惊见窗外狂暴的风雨,但是没有光线,没有微弱的亮光,能够穿透深深的黑夜,恐惧突然袭来,我感到紧张、孤独和无助。魏马篇母子间的矛盾其实约翰娜不是海因里希,根本没兴趣坚持要输。本华从商和学会计,反而劝他放弃。 1807 年3月,他写信给 19 岁的书本话说我非常清楚,你多么讨厌自己的学业,从你父亲那里继承的忧郁,被你影响是多么深。在母亲的鼓励和劝说下,书本华 1807 年5月终于放弃了在汉堡学习了两年多的会计,去了离魏玛不远的文法学校,准备努力考大学。约翰尽管将儿子从经商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却并没有打算和他一起生活。显然,作为上流社会最知名的沙龙女主人,她最不想让人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小伙子跟在她身后喊她老妈。即使是诗人歌德,在看到女主人快 20 岁的儿子时,也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进入文法学校后, 19 岁的书本华开始展现出他的学霸天赋,很快被老师视作未来天才。但是和母亲的关系在此刻却开始恶化了。舒本华想住在家里,约翰娜却让他住在学校宿舍。从小就缺少母爱的舒本华,内心深受伤害。 1809 年,叔本华考入戈廷根大学,起初学医,后来学哲学。大学期间的书本化,大量阅读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对哲学越来越着迷,欲罢不能。他的好朋友韦兰德曾告诫他,在大学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没用的课,显然指的就是哲学这类课。然而,书本华已经选好了人生的道路。通读大量哲学后,他给韦兰德写信说人生就是苦难,我已经决定花费一生的时间来了解他。一般来说,年轻人要经历一段迷茫期,选错很多次才能定下自己的志向。然而, 21 岁的舒本华已决定投身哲学,而且很坚定。此后,书本化,开始了开挂式大量阅读,同时阅读 7 种语言的各种著作,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学习之余,他吹笛子、看戏、听音乐会、和同学聊天,给人留下了伶牙俐齿的印象。
舒本华开始对康德哲学表示欣赏。 1810 年,刚读哲学不久的他就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这样一段话伊比鸠鲁是实用哲学的康德,康德是斯贬哲学的伊比鸠鲁。公元前 3 世纪的伊比鸠鲁看到的是一个完全由偶然性控制的世界,而 1804 年去世的康德则调和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矛盾。 21 岁就能定下心智,从此开始大量相关读书学习,这对任何人都是非常幸福的事。然而,他和母亲的关系却在继续恶化。尽管舒本华已经 20 多岁,约翰娜却仍然试图将海印里西的遗产收入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且约翰也不怎么赞成书本华的选择,成为一名无利可图的哲学家。但此时的书本华已经是八匹马都拉不回了。
很多人都说,舒本华对女性的负面看法可能和母亲有关。舒本华对母亲非常不满,认为他在经济上不负责任,轻抚急于寻求再婚。母亲对书本华的批评则是喜怒无常,不圆滑,好争辩。在一封信中,书本华的母亲写道你不堪重负,难以忍受。你所有的优点都被你的自负所掩盖,对世界变得毫无用处。你无法克制自己在别人身上挑刺的倾向。
除了母子关系敌对之外,在当时普鲁士首都的柏林大学,有两位叔本华的一生之敌费希特和黑格尔正在名声大噪,逐渐成为德国哲学的代表人物。书本华于 181 年满怀对哲学的敬意进入柏林大学,很快就对这二位的哲学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他评论费希特说躲藏在晦涩难解的论述和语言中是多么无聊和荒唐。费希特是第一个抓住和使用这个特权的人。他对黑格尔的厌恶则更为露骨,那个笨拙的让人恶心的江湖骗子,一个恶毒的人,完全搅乱和毁掉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舒本华一生都没有停止对这两位哲学家的攻击,但从结果来看,反伤自己更大。和黑格尔正面应刚惨败收场。后来安迈皇家学会还因为舒本华曾经侮辱同时代的杰出哲学家而拒绝让他入会。我们稍后会对他们之间的故事详细讲述。
1812 年,拿破仑在俄国冬天的大雪中惨败。在拿破仑长期蹂躏统治下的德国人,瞬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许多年轻人和不年轻的人,包括费希特都陷入爱国主义亢奋中。一场解放独立战争一触即发。也许是独多的哲学,也许是有着坚定的自我实现志向和使命感。彼时只有 24 岁的舒本华却展现出年轻人少有的态度。我来到世间,不是用拳头,而是用头脑为人类服务的。我的祖国比德国更大。
1813 年5月,书本华悄悄离开柏林,回到威马。不出意外,回到魏马的书本华又和约翰娜争吵不断。很快,他就被赶出家门,安到一个乡村旅馆。独处的书本化效率很高。在那个小旅馆里,他完成了自己的首部著作充足理由率的四重跟。凭借这个作品,他得到了伊拿大学博士学位。当年 11 月写完的时候,他还给母亲约翰娜寄了一份,结果写了几本当时挺受欢迎的小说的。约翰娜评论说你这本书看标题是写给药剂师看的吧。书本华大怒,他对妈妈回复道我的书肯定会在你的破书被世人遗忘的时候继续流行。他甚至断言,你将来不会因为你的破书而被人记住,只会因为是书本华的母亲而被人记住。
1814 年5月,舒本华决定彻底离开魏马。这是因为他又一次跟约翰大吵架了,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吵架。约翰娜讨厌他到家里去,哪怕是作为客人也不欢迎。他,要求舒本华不要打扰自己的生活。两个人还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争吵不休。吵架的结果有点严重。据说最后约翰娜把书本华推下楼梯,这次闹得很不愉快。最终,舒本华带着自己继承的那份财产离开了魏马。安,到了德雷斯顿,和母亲断绝了关系。从此直到 24 年后母亲去世,舒本华再也没有去看过他。一直到母亲晚年,二人才恢复通信。
1814 年,舒本华在德雷斯顿时,他的画家朋友卢尔曾给他画了一幅肖像。虽然是优化了舒本华的一些容貌特点,但还是符合真实长相的。安黎喂马的书本划成了隐士,他在那里几乎没有朋友,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写作。他智慧过人,却尖酸刻薄,才华让人羡慕,却从未被人喜欢。此时的书本华在发文写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对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了兴趣。他的表象和意志理论在阅读奥义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研究能像奥义书那样有益和高尚。它是我生命的慰藉,也将是我死亡的慰藉表象。
对应印度宗教中的概念摩耶已被幻想的面纱,意志则和梵天对应,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依赖他而出生,依赖他而生活,伴随他直到死亡。书本化声称自己的大部分想法都是独立思考出来的,只是后来才发现与佛教的相通之处。佛教和印度教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没有创世神。上帝关于梵天等创世概念的解释空间相当大。当然,书本化的哲学体系是用西哲的逻辑和语言构建,兼具西哲逻辑体系和佛学内核。这套理论的确惊世骇俗。书本华在此书完成之时,就毫不谦虚地对出版商说我的著作是个全新的哲学体系,是以前从来没有进入过任何头脑的最高级别思想。
1818 年 12 月,书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终于出版了。书本华相信自己已经解决了所有大的哲学问题,这本书必然爆火。书刚出版,书本花就去意大利旅游了。和一辈子没出过半径 40 公里范围的老宅男康德不一样,叔本华虽然也享受独处,但也爱出远门。等他 1819 年玩够了回来。本来满心欢喜的期待,但并没有铺天盖地的赞美,甚至连批评都没有,因为他的书一本也没卖出去。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书本花一生多次领教这种心理落差,不管是早年母亲的冷嘲热讽,还是后来与黑格尔的斗客,甚至是自己接下来 30 年写的书都几乎没人看,但他每次都会感到震惊和愤怒。他唯独不会对自己怀疑,他的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
有趣的是,这个出版商其实还是他母亲约翰娜的老熟人。因为约翰娜的书卖得很好。出版商本来是想通过出版他儿子的书来讨好畅销书作家约翰,而书本化的书完全如出版商预料的那样无人问津。但后来出版商说我们出版了越来越多他儿子舒本华的作品,而今天没有人记得约翰。但他儿子的作品需求稳定,为我们出版社的声誉作出了贡献。
柏林篇硬刚黑格尔 1820 年,为了宣传自己的哲学理念,书本华来到柏林教书,重点研究康德和柏拉图。他之所以选择到这里教书,是因为他的仇敌黑格尔已经在那里成为了德国哲学的超级明星。他不服气,要来这里面对面引钢。舒本华坚持在黑格尔开课的同一时段上课,想看看同一时间听谁课的学生多对照实验,以书本华的惨败而告终。他的课堂几乎没有人去。他还嘴硬说这印证了我的观点。天才的思想总是得不到赞赏。 1820 年3月,在决定书本华是否能任教的测评课上,竟然与黑格尔发生了争吵。尽管他俩在哲学上分歧严重,尽管书本华傲慢的要求把自己的课拍在和黑格尔同一时间上,但黑格尔仍然投票接受书本华进入柏林大学任教。黑格尔在这场争执中显然更大度,毕竟也确实没必要跟一个地位远不如自己的小辈争长短。当年作为大学老师的书本华谊上课稀稀拉拉几个学生,而隔壁黑格尔老师 300 人大礁时却人满为患。舒本华为此显然耿耿于怀。后来他还写了一篇名为论大学哲学的文章,来表达他对在柏林大学任教这段经历的不满。舒本华拒不改变上课时间,也让他失去了在海德堡和韦尔茨堡大学任教的机会。
巴伐利亚驻柏林代表在推荐深情的回信中说,书本华在柏林不管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教师,名声都不好。在学术界任职后,书本华继续广泛履行,陆续去了莱比西、纽伦堡、斯图加特、沙弗豪森、沃维米兰和弗罗伦萨等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私下的养料,对有钱人书本华来说缺一不可。 1821 年8月,在他开始为期三年的旅行之前,舒本华和他在柏林的邻居, 47 岁的卡罗琳马奎特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争吵。舒本华的音乐欣赏能力很高,同时上午习惯长时间写作,所以他对噪声非常敏感,非常需要安静。 1821 年,舒本华因为抱怨他的租客裁缝卡罗琳玛奎特太吵闹而人发生争执。 33 岁的舒本华一怒之下将 47 岁的马奎特推下楼梯。老裁缝受了重伤,再也无法工作。舒本华一开始还不承认。这个官司打了 5 年,期间有段时间,舒本华的全部财产都被法院扣押。书本华最终被判有罪,每年续支付 60 泰勒给马奎特,直到老太太声名终结。这笔钱对书本华来说是小数目,对马奎特来说却相当可观了。
1852 年,当初本华听说马奎特去世的消息时,写了这么一句话老父死重复逝。书本华很喜欢意大利,他在那里学习艺术,并和贵族交往。 3 年。旅行结束。回到柏林后,他开始大量阅读西班牙原文作品。他喜欢的西班牙作家有德拉巴萨、洛佩德维加、塞万提斯,其中最喜欢的一位是格拉西安。他还尝试出版这些人作品的翻译,但都失败了。他尝试把自己的课再次安排与黑格尔同事上,也失败了。他后来试图换到其他大学任教,也失败了。
1831 年,由于担心霍乱疫病流行,舒本华决定离开柏林。他还声称自己做了一个预言性质的梦,促使他逃离柏林。而他的老对头黑格尔正是在 1831 年死于霍乱。当初本华到达法兰克福的新家后,据说又有一种超自然体验,他看见了母亲和死去的父亲的欢迎。这段经历使他花了一段时间研究超自然现象和魔法。他对现有研究持批评态度,认为大多是荒唐的和骗人的。但他相信超自然现象真实存在,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哲学将其解释为意志的表现。
法兰科福篇独居创作晚年成名到了法兰克福之后, 42 岁的舒本华经历了一段抑郁和健康状况下降的时期。他开始恢复和母亲的通信。母亲似乎担心舒本华可能像他父亲一样自杀。那时母亲约翰娜和妹妹阿黛尔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约翰娜的写作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收入,人气也下降的厉害。
1838 年,叔本华的母亲约翰纳去世了。他和妹妹阿黛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直保持通信,直到妹妹在 1849 年去世。 1832 年7月,书本华离开法兰克福区的曼海姆,在 1833 年7月返回。此后,除了几次短途旅行,他的余生都在法兰克福度过。 1848 年,舒本华目睹了法兰克福的暴力革命,开始担心自己以及财产的安全。实际上,即使没有社会动荡,叔本华对自己的性命安危也很担忧。他在床边放了一把剑和一把上膛的手枪,以防盗窃。对想要从他的窗户射杀革命者的士兵,他表示友好,欢迎。叛乱没有给舒本华造成任何损失,于是他盛赞当时的执政者恢复社会秩序的能力。他甚至修改了遗嘱,将大部分财产留给普鲁士基金,该基金帮助了在 1848 年与革命军作战时受伤或丧生的士兵及家属。
当年轻的黑格尔主义者提倡变革与进步时,书本滑却声称苦难对人类来说是无法避免的,即使建立起乌托邦社会,人们仍然会因为无聊而相互斗争。 1851 年,他的作品付录与卜怡出版。 63 岁的舒本华终于迎来让他大火的一本书,这是他第一次成功的被广为阅读的书。部分原因使他的门徒早期写了很多赞美、评论,营销起了作用。另一方面,德国革命失败后,整个社会弥漫着幻灭情绪,使得作品中充满忧郁悲观色彩,同时语言又简明有力、通俗直白的哲学家开始比黑格尔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
1853 年,英国西敏斯评论发表了对书本华、附录与卜夷的评论。对书本华大家赞赏,称赞他是天才。这篇评论在柏林知名报刊上重新发表后,舒本华在德国的名声开始高涨,这是他声名鹊起的起点。此时的书本华已经 65 岁了。附录与卜仪也是书本华最后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没有包含它完整的哲学体系。从书名也看得出,原书不再是对哲学概念的探讨,而是针对人生、幸福、俗世种种处事原则发表了大量观点。对普通人来说很实用,颇具启发。当然,这些观点脱胎于书本化的哲学理念,可以认为这是他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通俗化改编。
我们经常读到的畅销书书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摘自附录与卜宜。 1854 年,作曲家瓦格纳读了书本华的书,大受震撼,从此把书本华视作导师,极大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此后的创作风格。瓦格纳的代表作爱情歌剧克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正是在他发现书本华不久后创作的作品,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书本华哲学的核心,由此开启了德国音乐和哲学剧烈而危险的融合。瓦格纳自己也下了很多力气宣传书本华和他的哲学。
有了名气的书本华当然也开始受到很多批评,认为他的作品中有许多矛盾之处。他本人对观点争斗不像年轻时那样感兴趣了,但鼓励弟子们这么做。书本花承认其哲学有矛盾、不一致和模糊的地方,但声称自己并不关心和谐与一致。他认为自己的某些思想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作为一种隐喻去解读哲学。学术圈也开始注意书本化,慢慢它的名声越来越大。欧恩大学和伊娜大学开始开设书本滑哲学课程。法国、意大利也开始发表对他的评论。过生日的时候开始收到大量陌生人来信。舒本华的朋友伦德殊词制作了他 4 幅肖像中的第一幅。但舒本华并不太喜欢这幅肖像,很快把它卖给了一位富有的地主维斯克。维斯克竟然特意建造了一座房子来展示这幅笑相。舒本华对此既感到受宠若惊,又感到好笑。他笑称这是他的第一座小教堂。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关于他的画作、肖像及复制品被大量出售。各地的仰慕者纷纷来参观他居住和创作的地方。人们给他送来礼物并请求签名。人们去法兰克福蹲点,只为观察他用餐。书本花抱怨说自己并不很喜欢社交,因为很多好朋友已经去世了。虽然人来人往,自己却仍然孤独。总说早晚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它的价值的。
哲学家从青年说到了老年,终于享受到迟来的荣誉。一个超越自身时代的哲学家和艺术家,能在活着的时候受到世界的认可,这实在是一大幸事。想想梵高,就知道这是有多幸福。有人甚至看到舒本华这个忧郁寡欢的老头,开始对人有笑脸了。舒本华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舒本华在晚年健康状况良好,可能要归因于他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以及每天散步的习惯。他胃口很好,不戴老花镜也能看书,但听力从年轻时就开始下降,而且还有风湿病。他的思想依然保持活跃,继续阅读、写作和通信,直到去世。他在法兰克福独居的近 30 年里,写了大量笔记。 1860 年春天,他的身体健康开始出现预警信号,呼吸急促和心肌频发。9月,他得了肺炎。虽然不是大病,但身体却越来越虚弱。 1860 年9月 21 日, 72 岁的舒本华起床后照常洗了个冷水澡,一切都是好好的。一小时之后,当管家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在沙发的一角永远的睡着了。

xuexiai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