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9 月 9th, 2024

学习爱

乐于分享

《穷查理的普通常识》终身受用的思维方式,不只能用在投资 l 想要拥有什么,就让自己配得上他

xuexiai

4 月 7, 2023

这本书是金融大鳄查理芒格的投资哲学汇编,书里有他过去 20 多年来的 11 场演讲和他发表的各种文章。就像这本书的付书名所说,这本书确实是查理芒格智慧真言录。我们先说查理芒格最为人称道的通多元思维模型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它的逆向思维法,跟你说说如何利用这些思维方法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我们会聚焦在芒格的投资策略上,看看芒格进行价值投资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听到智慧箴言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但我必须得说,这确实是一本被名字耽误了的好书。查理芒格和他的从查理的普通常识中讲的很多道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要通过提升自己来强化对世界的感知,内在的能力才能增长,和世界的大趋势才能互相匹配,这种匹配度提高了,无论你是用来投资创业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会无往而不利。
在具体介绍芒格的核心观点之前,我们先来说查理芒格这个人。你也许对他不是特别熟悉,可是你一定知道他的合伙人股神巴菲特。有人认为芒格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巴菲特的导师,巴菲特自己也说过,如果在投资的道路上有人对他影响最大的话,第一个人是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班杰明葛拉汗,第二个就是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是伯克夏海瑟微公司的合伙人,而伯克夏海瑟微公司是全球股价最高的公司,在 2022 年9月,它的股价高达 43 万美元,折合成台币,也就是买他的一张股票就要 1300 万。而查理芒格就是这家超级赚钱公司的奇迹缔造者。 1924 年 1 月 1 日,芒格出生在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但芒格作为一个当今的金融巨额,他的人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30 岁之前就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战争、退学、离异、丧子等等困境。对很多人而言,如果经历这样的事情,很可能会一蹶不振。但是芒格并没有被这接踵而来的苦难和不幸所击倒,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磨练了自己的品格,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智慧。
在投资生涯中,芒格克守了美国西部的传统精神,以勤勉专注做好事情,对人真诚、正直、善良,再加上节约用钱花到投资未来的事情上,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愿意和他一起合作,从而让他有机会去经历其他的投资业务,最终在房地产业务上赚得了他人生的第一个 100 万。
在这之后,他评级住自己敏锐的分析和思考,和巴菲特联手收购了像蓝筹邮票这样的业务,又投资了很多优质的企业,最终一步一步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金融帝国。和芒格接触过的人都认为查理芒格的思想以及他的那套方法论或者说思维模型非常有价值。查理芒格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人生智慧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说这部分的内容,我会先跟你阐述一下查理芒格最为人称道的多元思维模型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它的逆向思维法,跟你说说如何利用这些思维方法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我们会聚焦在芒格的投资策略上。穷查理的普通常识中最重要的观念是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芒格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当你手中只有一种工具的时候,你就只能用这种工具来干活。所以芒格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一系列原理,什么负例原理、排列组合原理、决策树理论、误判心理学等等 100 多种模型,它们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这是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而你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
之所以要构建这种多元思维模型,是因为在查理芒格看来,宇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人类全部的知识都是在尝试对这个复杂整体进行研究。各学科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用单一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事物,就可能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自己的思维模型,进而犯下愚蠢可笑的错误。就像查理芒格经常引用的那句谚语说的,在手持铁锤的人看来,全世界都像一颗钉子。东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古老的小笑话,有一个常年在街上要饭的乞丐说,假如我当上了皇帝,一定要拿着金饭碗去要饭。虽然这个笑话有点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一思维的局限性。
当我们提起多元思维的时候,一般会把它当成一种方法论,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其实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态度,这个态度是包容的、系统的,也就是芒格说的多元的。为什么这么说?我来试着跟你解释一下。你有没有发现,越是成熟的人,其实越少谈主张,而是在从不同的角度来做解释?没有主张,只谈解释是什么意思?就是面对一个问题,他很少说那些主张性的观点,比如政府是应该怎样,你这么做是对是错,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些话题他不讨论不评论,他更关心的是面对一个现象有没有不同的解释,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看。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指空谈不实践吗?恰恰相反,关心别人怎么做才是空谈,你干涉的是别人的实践,关心对世界不同角度的解释,才会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而在从主观理解到客观实践的过程中,你还要注意到,主观世界和实践世界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沟,主观世界里有一大堆绝对的原则,客观世界里则只有刚刚好的行动。
怎么理解这句话?举个例子,我们上架训班,学习开车会,先学交通规则,学汽车的机械原理,这都是主观世界的事,你会学到很多原则。但是一旦进了车,上了路,原则的用处就不大了。开车的每一刻,你说是向左打方向盘好,还是向右打方向盘好,都不对。开车实践讲究的是刚刚好,不左也不用这,这就是客观世界里的实践。
在实践世界中,每一个具体的事都是这样,写字、手工艺、打球、创业等等,都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中,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动态平衡点。可以说,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脑子里的主观世界就已经建成了。什么道理都懂,那余生的任务是啥?就是不断的对付那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一致的情况,不断去寻找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不是说好了人要诚实吗?这是主观世界的原则。可为什么客观世界里有时候不得不撒谎,而且好像也不算道德瑕疵?不是说好了法律是追求正义的吗?为什么在实践中法律追求正义也会计算成本?不是说好了认真努力,与人为善就会前程似锦吗?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可还是混的不够好?听过那句话吧,听了那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说的就是这个现象,这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沟,每时每刻我们都可能掉进去,如果你能爬出来,就是弥合了这条沟,把和我们主观世界不一致的东西放到自己的身体里,自我破碎,然后重建自我。这个过程就叫成长。所以一个人成长得越快,岁数越大,就越会在自己精神世界里容得下很多复杂的多元的东西。所以查理芒格在穷查理的普通常识终于在强调多元思维模型,而这种多元思维的理念就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强力胶,是防止我们掉进沟里的那张大网。
听到这里你可能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会说多元思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态度,为什么很多成熟的人会没有主张只谈解释,因为越来越多对现象的解释角度才能说明你成长。作为一个局外人,评论其他人,尤其是评论做具体事的实践者,讲人家的是非对错太容易了,也太廉价了,只是把自己主观世界里已经存在的观念原则拿出来挥舞一番而已。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没啥好处。你其实是在对别人的实践指手画脚,而要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上,我们就要保持一个包容的、多元的视角,让更多的观念和解释角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共存,最后一起来滋养自己的实践。这个时候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起始点。好了,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理解到多元思维模型的价值所在了,我们反复强调空谈原则是没用的,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上。当然的,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就拿一个跟所有的终身学习者都有关的事情来说,那就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在这里我们还要引入另外一个思维模型,那就是反向思维。查理芒格有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在思考要去哪值钱,先想清楚不要去哪,他把这叫做反向思维。这种凡是反过来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它其实是数学证明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是为了考察我们的思维迁移能力。很多人在上学期间做数学证明题时,可能会轻车熟路地运用到反向思维,在考试做选择题时,可能也会驾轻就熟的使用排除法,但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也许很少会想到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查理芒格非常推崇反向思维他他认为,对于复杂的系统和人类的大脑来说,采用反向思考往往会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他一般会先弄清楚应该别做什么事情,然后才在考虑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同样的,我们想建立好的知识体系,最好先想清楚坏的知识体系是什么,然后避免它。其实坏的知识体系主要有三点特征,分别是缺乏纵深、单一化和松散无联系。先说第一个,缺乏纵深这点很好理解。你想一个人知识面在广,至少也应该在某一点上是比较深入的。要是你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也什么都理解的不够深刻,那你就会发现很难打通现象和底层规律之间的通道,这样的话,我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就会很弱。再说第二个,单一化,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过一个品牌叫无印良品,这家公司在做员工管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长期做销售的人会认为产品卖得好主要是销售的功劳,而长期做产品研发的人会认为,产品卖得好主要是产品品质好,销售不怎么重要。显然,这两种看法都很片面。于是这家公司内部决定实行跨部门换岗的制度,比如部分人员从研发岗换到销售岗,再从销售岗换到财务岗。其实这就是无印良品希望员工建立平衡、全面的视野,摆脱单一化的解决策略。
还有第三个,松散无联系。在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现象 1 和现象2,它俩也许能用同一个理论解释,同样的理论 1 和理论 2 也许存在一个共同的底层框架。而松散无联系就是说你没有去发现这些知识的共同点,就像任意堆积的衣服一样,不去整理他们长此以往,不仅增大了你的认知负荷,也容易让你形成松散凌乱的知识体系。
知道了什么是坏的知识体系。接下来我们说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其实一个好的知识体系符合这样一个特征,宏观上看像是字母t,而在微观层面看又像字母y。为什么说宏观上看像t?其实就是说好的知识体系是在某一专业上纵深,但同时具有多学科的广泛视野,这不就像字母 t 吗?那谁能来做一个表率呢?还是查理芒格这位投资大师和巴菲特一起创造那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记录,年均复合收益率超过20%,那他是怎么做到的?查理芒格认为,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傲人的成绩,正是因为他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他把这种思考方式叫做多元思维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而且是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都只使用自己学过那某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那他就会试图用这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这其实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如果用在投资领域,一般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那查理芒格是怎么做的?秘诀还是多元思维?芒格的投资方法和大多数投资者所用的那种粗陋的系统完全不同。芒格如果想投资一家公司,不会对这公司的财务资讯进行肤浅的评估,而是要对它的内部经营状况以及这家公司所处的整体生态系统作出全面分析。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借用并柔和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学科呢?芒格的回答是,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要理解这样的系统,你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这就是我们说的宏观上的梯形架构。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微观层面为什么又像字母y,比如你在做设计,也许你只是使用了设计方面的知识,而 y 型知识架构就是说你不能只使用单一知识,还要将其他类型的知识合并进来一起使用。比如设计加认知科学,就是一种很棒的外形知识架构。如果你想设计一张海报,提前考虑受众应该优先获取什么资讯,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是不是符合用户的预期,能不能引发他们的好奇,他们能不能无需思考就知道如何行动。想想看,一个设计师如果了解人的认知规律,哪怕只是一些基础原理,设计出的作品都会比不了解的好很多。所以说外形知识架构强调的就是在微观应用层面,你需要将两种学科以上的知识刻意合并使用。为什么说要刻意?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工作的话,他就会陷入常规习惯当中,如果不是刻意,很难加入其他学科知识。
好,以上就从查理的普通常识这本书中的第二个核心内容。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社会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那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我们又该如何构建这样的体系呢?我们借用了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维方法,在分析了什么是坏的知识体系后,又基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又提出了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并且指出想构建的好的知识体系有三个步骤,一、找到纵深的知识点。
2、建立多元学科的知识体系。3、合并交叉的使用知识。那你可能会问了,芒格既然是投资界的大神,那他总有自己的投资心法吧?当然有,我们在这次说书的最后一部分,就重点说说他的这套心法。在查理芒格看来,投资专案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可以投资的专案,一种是不能投资的项目。还有一种是太难理解的专案,他只投可以投资的专案,其他两种都不投。比如查理芒格从来不投资制药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在查理芒格看来都属于太难理解的专案。那怎么才能评估一个专案是不是可以投资呢?查理芒格有 4 个筛选标准,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标准,这个专案要容易理解,有发展空间,并且能够在任何市场环境中生存。查理芒格说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如果一个专案你看不懂,别人说的再好也不要投资,不要高估你的能力范围,更不要盲目的随大流。第二个标准,不能只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企业内外部因素都要考虑到,因为财务报表顶多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价值,而不能说明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所谓投资,是要求专案在未来也能赚到钱。所以说,即便公司的财务报表好看,也不要轻易投资,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公司创始人的实力怎么样,供应商能不能保证供应,还有库存情况等等,都需要仔细考量。
第三个标准,要看一家公司的护城河够不够宽。什么是护城河?就是行业壁垒。一家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不是今年赚了多少钱,而是未来还能不能继续赚钱,怎么能保证公司持续盈利呢?建立行业壁垒。如果一家公司没有行业壁垒,进入门槛很低,那未来就会有很多竞争对手,谁能笑到最后就不好说了。所以说,能不能建立行业壁垒,也是考察一个专案是不是值得投资的重要指标。
第四个标准就是投资股价公道的大企业要比投资股价低的普通企业好。因为考虑到未来其他股东可能会增加注资或者转让股权,引起股权稀释、鼓励下降,大企业的价值更高,回报也更稳定。比如他和巴菲特一起投资的华盛顿邮报、政府职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都是属于大企业。一旦有一个专案能符合前边说过的那些标准,那就玩真的狠狠的投上一笔。
查理芒格认为,所有聪明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你必须先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再评估股票的价值,还要根据公司的竞争优势来判断是不是应该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为了更好地理解价值投资,我最后再跟你分享一个小故事。查理芒格的中国投资合伙人叫李璐。李璐和查理芒格认识的时候,芒格已经是一个快 80 岁的老头了,按理说精力和体力都大不如前。两个人经常约在 7 点半见面,也就是吃早餐的时候。第一次李璐几乎是踏着点来的,结果发现老头已经把早餐吃完了,而且看完了当天的报纸,李璐就感觉很不好意思,虽然没有迟到,但是毕竟让老爷子等了那么长时间,于是第二次见面,李璐提早了 15 分钟,还是发现老头坐在那看报纸。第三次,李璐提早了半个小时,走进去依然看到老爷子在看报纸。第四次,李璐前最早到了 1 个小时,终于赶在了查理芒格之前。 15 分钟后,老头拿着一份报纸晃晃悠悠坐下,自顾自的看报纸吃早餐,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看完报纸才抬头看李璐开始今天的谈话。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位老人家,你会作何感想?你看人家没有吹嘘自己什么,人家就是这么生活的。他常年如此,向整个世界呈现自己靠谱、好学、尊重他人这一面,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话,他就让合作者肃然起敬。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芒格和巴菲特坚持的价值投资,你就明白他的深意了。价值投资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买一只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价值投资是让你放弃一切投机的机会,只按照股票的基本价值面来看它的未来。一只股票的股价高,各种短期的因素都是没法把握的,而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靠得住的因素,就是他自己配得上这个价格。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他。这也是查理芒格最有名的一句话,这句话单纯的看就是标准的心灵鸡汤。关于心灵鸡汤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就是乐腾腾地端上来一碗好汤,但是没给勺子。言下之意就是道理是好道理,但是没给实现的方法。但芒格的这套理念真的是没办法实现的鸡汤吗?并不是。比如当我们把他那句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他,和他的价值投资策略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这俩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我们也可以认为前者是心法,后者是招式,那能不能看到这两者的共通之处,考验的就是个人的功力了。
其实查理芒格和他的从查理的普通常识里讲的很多道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这一句话。要通过提升自己来强化对世界的感知,内在的能力才能增长,和世界的大趋势才能互相匹配,这种匹配度提高了,你是用来做投资还是用来创业,还是用来做任何事情都会无往而不利。

xuexiai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