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可以说是最奇妙的一个经济体,日本,你说他怎么就从一个二战的战败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又是为什么吹出来?现在近代史上全球最大的资产泡沫破裂之后,为什么又持续了长达 30 年,始终经济停滞站不起来?你说他是日本央行的失误,还是经济的必然规律?是阴谋?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还是老规矩?我先声明一下,我估计关于日本经济泡沫,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过一点,就各种不同角度的分析就感觉,唉,我好像明白了,但是又不是特别清楚。所以今天就也想帮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我还是挑我觉得最重要的主干部分,就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想把它讲清楚。
二战之后,日本本国大概有 40% 的工厂和基础设施被毁,国内的情绪也非常低落,而且还因为战争的极度消耗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在 1 九 45 到 1952 年的时候,美国接管了日本,主要就是担心日本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那不就跟前苏联中国连成一条线了,所以就非常 nice 的帮日本进行各种恢复,包括写宪法、土地法改革、劳动改革、教育改革等等一顿改革,以极快的速度帮助日本完成了经济重组。
而且改革完了之后,这美国人真的就在 1952 年撤军了,紧接着又是三年的朝鲜战争,那美国这边就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就落到了日本头上,真正把日本从之前的内需不足当中给摆脱出来了,所以总结来说就是战后的日本一塌糊涂,但是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爬出泥潭。
你看这两个国家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前脚刚扎了珍珠港,扔了原子弹,后脚就挨的死去活来,真的可以说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那接下来你看,日本的整个经济体制基本上算是重启了,而整体的人口素质也非常高,同时那时候物价非常低,也就是说有这么一大批非常聪明的廉价劳动力,又赶上当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那自然就成了世界工厂。日本先是大量出口农产品,然后接下来十年什么相机、汽车、电子产品,就这期间有一大批的日本公司都成了巨头,经济算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从 1954 到 1972 年,平均的 GDP 增速就超过了10%,你说这么持续性的高速增长,让当时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就下巴都快掉。所以也有日本经济奇迹这么个专有名词。
大家来看,这是从 1881 年开始美国的人均GDP,这绝对可以说是冠绝全球了,就 1 百多年来几乎持续在增长,只有在 1930 年经济大萧条,那有个比较明显的坑,二战之后你看又拱起来了。来来来,对比看一下,这是日本的人均GDP,就这么看着,可能你也没觉得他有那么猛,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坐标轴换成对数坐标,唉,这一下就非常清楚了。所以你看日本是在二战之后有一个更大的坑,当时的人均 GDP 还不到 3000 美金,几乎是美国 V 分之一还不到。可是之后的 20 年奋起直追,到 1973 年竟然追到了美国的 2/ 3,完成了非常神奇的举国大跃迁。
好,接下来咱们就要碰到日本经济里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了。你说为什么日本的经济如此特殊?为什么全球的经济学家都要把日本单拿出来讨论呢?它之所以能保持长达 20 年,包括之后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然后又来泡沫,然后又迅速坍塌,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原因,就是它的财团体系。
从 1860 年到二战之前,日本整个经济就被一些特别大的家族控制着,他们控制经济里的各大命脉产业,这些家族就叫财阀,日语就叫Zeba, Zoo Zeboss,大概意思就是经济上的一种垄断联盟。当时哈日本有四大宰扒苏,他们强大到什么地步,就连日本政府想要弄点钱都得找他们去商量。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当时 20 世纪的时候,日本掀起的多次战争都是因为背后财阀在推动。二战之后就在美国的主导下,就把这帮财阀全都给拆了,很多资产也都归于国有。可是没想到就这种抱团的意识,经过了上百年,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骨髓里头了。就你现在把我打散,整的我都不会了,拆分剩下来的人就跟电影变形金刚似的,就是打的稀碎,没想到过了几年居然又给聚在一起了。
而这回形成的这些新的团体就不叫财阀了,冠了个名词叫 Kara Su Katsu 就是财团,换汤不换药就一个意思,新形成的财团有 6 个,他们将主导日本未来半个世纪的经济。这些财团都是以若干个大银行为核心,然后横向就控制,像电子、石油、食品、汽车等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在一个财团内部,他公司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包括就公司之间会相互持股,还有那些高管人员经常都会一起开会唱 Ka 吃饭,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小的那种商业生态链。
你说为什么要以银行为核心呢?那银行在上面罩着不?底下就不缺钱嘛?比如说底下哪个兄弟一旦资金紧张了,上边老大夸一指,低息贷款立马到账。财团里边,比如说三菱,最近汽车有点卖不动,那就喊一声说,兄弟们都给我冲,今天买车大家就都应声赶上开始买车,唉,这销量不就上去了吗?哇哦,这是个小玩笑,不过我意思你应该明白了,这些财团它不光可以横向横跨多个领域,而且纵向还会整合一个一个的产业链。就比如大部分的制造业巨头 Toyota 投Sheba、尼桑都是这样的,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就大家一起抱团,就一个财团里边甚至会达到上万家公司,这个就是典型的裙带资本主义。
Chrony capitalism 我们在哪一期提过呢?对了,俄罗斯,你看我花了这么多口舌苦口婆心在这说日本这个财团体制,就是因为它真的特别重要,这之后的好多事哈,都多多少少跟他有关系。好,咱们现在回头来看,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那个时期,这个财团经济的体制是非常有优势的,提高效率,整合资源,降低无畏竞争。而且员工在里头基本都是终身雇佣制的,就你也不用想着什么跳槽了,你就老老实实干就行,所以才有了这条惊人的曲线。唉,你看是不是有点意思了,咱们来慢慢深入。
时间来到了 70 年代,你看 1973 和 1979 年两次石油危机,日本它石油 99. 7% 都依赖于进口,那油价暴涨就会导致本国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一时间短期内大家就觉得,我去,怎么什么东西都这么贵,那不买了,得,你看需求减少,消费降低,经济下滑。
不过虽然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冲击不小,但是它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经济上的转型,就是从原来非常粗放的生产导向型转向了技术导向型。就比如说丰田当时就独创了一个叫 TPS 的丰田生产系统,就大大提高了汽车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再加上石油危机,油价飞起,咱都知道日本车有什么特点,省油,对吧?那就让日本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大大受到青睐。 1960 年的时候投油,它的年生产量才只有 15 万,但到了 1980 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 330 万。日本其他一众品牌,什么索尼、东芝、松下、丰田、三菱,什么日历,全都成了当时全世界消费者家里的常客。
百分百当时就石油危机这个期间,日本的 GDP 降到了4%,但是那时候全球都不咋地,所以这个已经是面对危机非常不错了,而且帮它实现了转型。好,就在日本一切都顺风顺水,经济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有一个国家真的是如坐针毡,如芒刺卑,如鲠在喉,那就是美国。咱把地球仪转半圈,非常简短的看一下美国当时的情况。 70 年代的时候,美国先是单方面宣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接着两次石油危机,又让美国陷入了高通胀,一度高达14%,同时经济停滞就是陷入了非常严重的滞胀。当时美国新上任的央行行长保罗沃克就大刀一挥,非常激进的决定加息来抑制通胀,在 1981 年的时候,直接把联邦经济率干到了20%,结果通胀是抑制住了,但是副作用也非常的明显,一就是抑制了美国的经济,直接把美国给干衰退了。
二就是货币升值,你看这个就是美元兑一揽子货币的一个指数,在 80 年央行加息之后直接翻了一倍,你看这个图就跟那股市泡沫似的。第三就是贸易逆差,因为美元升值相当于出口东西就变贵了,那不就卖不出去了?所以这个进出口图里,你看哈就有这么大一个大坑,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就是贸易逆差,你看为什么说美国当时如坐针毡,那也不为过,稍插一嘴啊,这就是为什么说这个保卢沃克当时是非常的有魄力,不惜在短期内牺牲经济的增长和对外贸易来抑制通胀。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个通胀哈真的是非常可怕,这个我们之后再聊,而美联储这一次强硬加息,也在几十年后就被人们认为是教科书籍的危机处理方式,换来了之后美国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好题咱说回来,就随着美元的飙升,当时日本那种物美价廉的什么电子产品汽车都乌央一股脑的涌到美国去了。美国的贸易逆差里边有 1/ 3 是因为日本跟美国的汽车产业也从这个时期开始一蹶不振。所以说经过 70 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日本成功转型了,但美国深陷泥潭,这下怎么办?美国就急了,美国政府就迫于工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汽车公司,工会的压力,再加上像是IBM、摩托罗拉这种巨头的油说和日本开启了贸易战一刀切,直接限制了每年进口日本车的数量,同时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加收了高达 100% 的关税,但都不太管用。所以这时候美国人就觉得我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们要让美元贬值。
1985 年9月 22 号,美国就把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都叫到了纽约的广场饭店,五方达成了一个著名的广场协议,联手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来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当然,美国上主要针对的就是日本跟德国,因为他对这两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实在是太大了,就是你们的货币也得升值来帮我缓解压力。
嗯,那你说德国和日本为啥要答应呢?他明面上肯定都说我们希望美国好,因为美国经济不好,大家都受影响,但实际上因为美国是这两个国家的最大的客户,如果客户确实没钱了,或者要打贸易战,那他们俩也没有好果子吃,谁都不想跟美国搞僵是吧?所以大家就迫于这个因为,签下了广场协议,而这个也成为了日本之后一系列臭旗的重要导火索。
协议签完,大家就各回各家,就按协议来呗,开始抛售美元。果不其然,美元就像刚刚我们图里看到的那样,开始迅速回落,这就苦了日元喽,日元这把就哐哐哐开始往上飙,美元兑日元在一年之内几乎翻倍,从 1 美元能兑换 250 日元,一下涨到 1 美元只能兑换 130 日元。也就是说哈,美国要是进口日本的车电子产品,这价格就翻了一倍,那谁还买啊,对吧?这个对日本的出口短期来讲肯定是非常大的冲击,所以广场协议紧接着 1985 年的第四季度,日本就陷入了衰退。得了,这下轮到日本政府着急,你说这可咋整?日本经济奇迹可不能毁在自己手里,咱看当时经济的情况,经济下滑,日元又持续升值,同时通胀又比较低。你看哈,你要是作为日本政府或日本央行,那就是几乎有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唉,就是降息。你看降息一方面能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又让本国货币有贬值的倾向,本来唯一的问题就是长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胀这边又不是很高,日本是有这个条件让你降息的。所以日本央行就在 198687 年的时候把基准利率从 5% 直接砍到 2. 5%,就很多人诟病说日本央行的降息导致了之后的泡沫。
其实就像我们刚刚分析的,他面对日本的那种情况,降息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应对策略。你看 1986 年央行降降息之后,经济基本上也恢复了正轨,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也得到了缓解,而且国内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所以这一波操作其实是非常成功的。但央行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劲哈,给大了,降息之后你一直趴在那不动,才孕育出了之后那么大一个泡沫。
降息之后的事,咱们先来说个简单粗暴的版本,低利率其实就意味着往市场上去投放流动性,因为借钱变得更容易了,所以大家就开始去大量的贷款,那市场上的钱就变多了,钱多总得有地方流,对吧?那它无非就是两个去除,一个就是流到了实体经济,那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另一个就是流到资本市场,那就会导致资产泡沫。
而对于日本,其实就是后者,钱大量的流入了股市和楼市,于是从 85 年到 91 年,日本平均商用住房的价格翻了三倍,像东京这种大城市更是到了离谱的程度。你像 1988 年东京的银座区的房价达到了 22 万美金一平,你就可想而知当时那房价得离谱到什么程度。
股市这边就更直观了,你就直接看日本的股指,大盘在这几年内就翻了 4 倍,达到了 39000 点,到现在都还没回去。这也造就了当时的一个奇观,就我们上期提到过,当时在 90 年代的时候,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前十名里边,日本公司占了 7 个,当时大部分日本公司也会自己拿钱去炒股, 89 年的时候,尼桑从股市里边赚的钱比他卖车赚的都多。这股票一涨,日本就凭着他们当时雄霸全球的估值到全世界去买地买公司。比如索尼就花了 34 亿买下了哥伦比亚影业地产公司,花了 14 亿美金买下了美国纽约地标性的建筑,就洛克菲勒那一大片楼。
当时那个时期日本整个的风气就是那种非常狂热,非常奢靡,自信心爆棚,再凡有点钱你就投到股市或者去买房,你买了股票,买了房子,就一直在赚钱被日本国民就从来没感觉到过赚钱这么容易过。咱刚才说的其实是一个简单粗暴版的泡沫产生的原因,他当然也没错,你说低利率肯定是刺激荆棘,会造成一定的泡沫,但是你要是光让他解释哈,多少会感觉有那么点糙。咱就甭说远了,就是日本降息这个事,它也不是降了一次,就 70 年代 80 年代初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降了好几次,你看这是日本的核心利率,就 70 年代 80 年代初的时候,当时为了抑制通胀还有控制汇率,两次玩过那种大幅度的加息,然后又大幅度的降息。而且那降息的幅度全都不比 86 年这次小,就虽然没有砍到 2. 5%,但也没高多少。更关键的是哈,那几次降息效果也都挺好的,经济也都好好的,所以大家都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操作。
你就看这张图哈,是不是也觉得很难想象?你看这儿就没什么事儿,但是这儿就太激进了,一下就造成了全球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是不是感觉有点儿问题?其实促成这么大泡沫的就不光是降息,不光是央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玩家,就刚刚我们说的日本的kids,一直以来日本经济的核心其实就是这些财团们,而这些财团的关键我们刚刚也说了,就是银行。而日本的国民其实是非常保守的,你说辛辛苦苦赚那些钱,我投什么资,炒什么股,我就老老实实的存银行。所以日本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运行机制,就大家赚了钱存银行,然后银行再把这些钱贷款给公司。
而日本政府他如果想控制经济体理货币的流通速度,除了利率,还有就是可以告诉这些各大银行,就你要什么时候多带一点,什么少带一点,多往什么方向去带一点,这种机制就叫窗口指导 window guidance。一直以来这种调控机制都是很稳定的,开始就到了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时候,市场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注意要跟住,这是一条比较长的逻辑链。从 70 年代日本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市场化,就一也是因为自然驱使市场化肯定更有利于调配资源去激活更多的潜力,但更主要的是美国在施压。美国一看日本,你金融市场汇率都管得那么死,汇率低就是政府控制的,那你得把金融市场开放,你得学学我,对吧?于是日本也没办法,就开始全面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和外汇交易。
放开之后,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它的债券市场也越来越开放了,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发债去融资了。而那时候正好央行不是把利率调的特别低,那公司一看,对吧?我在公开市场上发债,比我从银行贷款还便宜,还省事。于是日本那些大型的上市公司就都把借款的方式从原来的银行贷款转到了去公开市场上发债。你看啊,这是当时日本公司的债务趋势图。从 85- 90 年,日本公司开始大量借贷,其中主要都是源于发债,而不是银行借款。那这下银行日子就不好过了。你看,本身利率低,就不利于银行赚钱,现在贷款还贷不出去,那就更不赚钱了。它关键是什么啊?就是我们刚刚不是说嘛,央行会给这些银行一个窗口指导。就是央行,我是给你贷款指标的,你是有 KPI 的,就这个月几百亿,你必须给我贷出去。那银行也没办法,就只能到大街上逮个人,就问说,唉,朋友,你需要贷款吗?同学,融资了解一下吗?我开玩笑的,只是说银行就只能去找那些信用比较差的公司去给他们放贷,甚至到后来都直接找个人去放贷。反正就是只要你能提供抵押就行,你把房子押着,我就给你低息贷款,大不了你还不上我还有抵押嘛,我把房子卖了就是了。因为那时候房价是在往上涨,所以银行肯定也不亏,于是银行就把大量的钱贷给了那些没有什么偿还能力的个人和公司,那这经济体当中的信用一下就泛滥了。那你想哈,这经济里边,不管是小公司还是个人,都能轻轻松松拿到低息贷款了。而且你别忘了,那是一个股市和楼市都非常的时代,你说你拿到钱干嘛?那买股票买房子呗,对吧?咱来总结一下刚才这个长而又精彩的逻辑链。
日本金融改革更市场化了,那公司呢?就到市场上去借债,就不找银行了,那银行这边就更难贷款了,所以银行就把钱贷给那些信用不太好的公司和个人,就导致过度放贷,信用过度扩张,那拿到钱的小公司和个人就把这个钱就一起去吹泡沫。而这个链条里边问题最严重的并不是说大家一起去吹泡泡,而是信用的过度扩张。你说要是大家就疯狂炒股,那还好说,但是如果大家都借钱去疯狂炒股,那问题就非常严重了。而且这些银行不仅仅是通过放贷导致的泡沫,他们自己也有直接的参与。我们刚刚不是说这财团里边的公司之间都是相互持有的,而作为财团的老大,这个银行他也会持有很多公司的股票。 1988 年的时候,当时推出了一个新的会计准则,就是说如果银行他手里持有股票升值的话,是有一部分的这个收益是可以记到当年的利润里头的。
这是什么意思?就只要这公司的股票一直在涨,你甭管它实际上是赚钱还是不赚钱,账面上都是赚钱的,而账面赚钱这股价又会持续涨,而且你想当时的利率那么低,所以大家就借钱来相互买股票,互相吹泡沫,大家就一起哈左脚踩着右脚就飞到天上去了。到了后期,整个股市中间有 2/ 3 都是公司之间相互持有的,财团里头的那个老大银行就持有了市场里一半的股份,你看看这泡沫能不起来吗?所以为什么我们最开始说财团在这里边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就一方面他自己被迫过度放贷,另外就自己内部左手倒右手,再加上当时低利率的这个大市场环境,那就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星星之火就瞬间蔓延到了整个日本。
你说这么大泡沫都出现了,那日本政府,日本央行他傻吗?他能看不出来吗?其实他们早在 1987 年的时候,就刚刚利率降到 2. 5% 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觉得会有泡沫的风险了,当时内部就在讨论要不要加息,但据不同渠道说哈,可能有这么三个原因,他们迟迟没加。
第一个就是因为美国不让,因为 87 年的时候美国这边自己货币刚刚缓过来,所以他就不想再继续贬值了,就和那几个国家再加上加拿大签了一个卢浮宫协议,就跟大家说哈,咱们大家都把利率控制在低位那么一阵子,就别再加息了。所以日本就一直不敢加息,这是第一个可能,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 87 年的时候美股不是崩盘 30% 黑色星期一,就日本一看吓傻了,所以就不敢加息。第三个原因其实是个传言,就是说日本内部的大藏省有点类似于财政部这么个角色,他和央行就不太对付,他们就搞的这种内部的斗争,所以央行就迟迟拖着,故意不加息,反正不管什么原因。最后的事实就是直到 1989 年的时候,央行这边才下定决心去加息刺破泡沫,而且这一下一加就给来了个狠的,直接从 2. 5% 加到6%,那流动性突然收紧。
反应最快的肯定就是股市了,到 89 年 12 月的时候,股市就开始噌噌往下跌,两年之内从原来的 39000 点一直腰斩到 17000 点。房地产这边反应稍微慢一点,撑了有一年多,一直到 91 年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再也没有人接盘了,以东京为首,楼市也开始暴跌,日本的资产泡沫全线开始破裂。一般人讲到这儿哈,可能这故事就该收尾了。
就说,唉,你看日本这么大的泡沫破裂啦,经济陷入危机,接下来就是失落的 30 年。完。你听着这语句倒也很通顺,可是为什么泡沫崩塌就要失落 30 年呢?泡沫也多的是对吧?美国的互联网泡沫, 07 年中国的泡沫,但也没见谁就是说失落 30 年了,别说 30 年,基本一两年之后又活蹦乱跳。日本 90 年破裂了,只是资产泡沫确实让资产泡沫破裂,会让很多人倾家荡产,但短期经济是可以去调整。如果说央行政府处理好了,因为经济的那个结构它是不变的,就是说你手里的房子不值钱了,股票不值钱了,但是你还是可以继续工作,你甚至可以更努力的工作,那这样经济它慢慢发展是可以恢复过来的。
所以当时日本资产泡沫的破裂,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被人打了一拳摁在地上了,其实是可以慢慢自己站起来,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谁要再哐上去给他一脚,那就真的可能在那趴 30 年站不起来了。咱来看看哈是谁往上补了这狠狠的一脚。这就又要说回当时日本财团里边那个银行了,咱刚不是说泡沫期间银行就瞎放贷,手里有一堆房子做抵押嘛,一方面这帮借钱的人钱还不上,那房子也是暴跌,所以抵押物也不值钱了,银行这边就会出现大量的坏账。同时银行也是这个经济里的关键,因为我们说民众一生的积蓄都在银行里,所以银行不能跨,政府肯定要去救,就是要给银行低息贷款,帮他渡过难关。
表面上如果你看日本的GDP,就 9293 年的时候就感觉差不多都缓过来了,大家又可以开始活蹦乱跳,继续创造奇迹了。但实际上那时候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而且这财团里头,银行老大哥,其他公司之间那是要相互扶持的,所以银行这边拿到了借款之后,诶也得去救这帮哥们。这里边表现不太好的那些本来应该被末位淘汰的企业,大家也都得帮他一把。
所以这个其实就是财团体制,它的两面性就好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拧成一股绳一起往前冲,但问题就是它船大难掉头,就那些实际上本来撑不下去,但是靠着老大哥的救济款在续命的公司就被形象的称作僵尸公司 zombie companies。而银行的利润率也从 95 年之后开始惨不忍睹,甚至跌到了负数。你想经济的活跃本来是源于竞争,那市场上要都是僵尸公司,那就分不清楚好公司和差公司了,那久而久之,这些好公司也都会被拖下水,经济就会被慢慢的拖垮。就是这种政府,旧银行,旧财团里边其他公司,大家一起苟延残喘,日本的大量产业彻底丧失了活力。终于纸是包不住火的。
1997 年的时候,大家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即使是日本政府刚刚注入了大量的救济款,尼桑保险公司还是在 97 年4月宣告破产,成为了日本二战之后首个破产的保险公司。半年之后, 1997 年 11 月多家金融公司破产的破产,关门的关门。 11 月 26 号的时候,日本的财政部早上就接到了一通电话,是央行打来的,就说,哥,你鸡娃财政部,嘿嘿喂。财政部,今天早上有大量的群众在多家银行面前排队要取钱,我们的银行系统可能面临极对的风险。那财政部一听脸都绿了,立刻下令,哎,让这些民众都赶紧进银行里边去,可千万别让人看着,这种要万一让人看见造成恐慌可就麻烦了,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钱我财政部来出,反正千万不能生长。
而挺有意思的是,当时日本所有的媒体都一致性的选择了缄默,都没有报道这个事儿,就这样一场,本来可能会对日本整个经济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银行挤兑事件,就这么被摁住,当然这就是个小插曲了,大事肯定还是要走向崩塌的。就是这种默默的融化,它其实比之前的泡沫更可怕,更深层。日本很多家金融公司都因为坏账实在是绷不住了,很多银行公司就算接受了救济款也都无济于事,被迫清算或者是合并到其他公司里边。财政部和央行也都开始强硬的救市,这回就完全是实体经济的崩塌。就此日本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日本的股市在泡沫破裂之后又持续了长达十年的下跌,到 2003 年的时候已经 8000 点了,那可是从 39000 点跌到 8000 点,还不到原来的 1/ 4。你看这个是日本的失业率,它并不是在泡沫破裂的时候就开始在飙升,而是在 2000 年的时候达到最高点,而且之后就居高不下。
这个是日本的自杀率,你很明显能看到是从 9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开始飙升,而之前那六大财团因为受到了 98 年金融危机,还有之后 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慢慢开始合并,政府也意识到财团的危害了,就一点一点去削弱他们的权力。而这些巨大的星系为了自保就开始慢慢融合,就形成了更大的星系,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结远远不如以前那么紧密了,整体对经济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了。
就在这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日本就出现了大量的 HIKI 扣茉莉,叫隐蔽青年,就有点类似于社交退缩证,就他们不想跟任何人社交,想跟社会脱离关系就把自己困在家里。据估计日本大概有 70 万的隐蔽青年想完全跟社会脱离关系,而现在在日本患有自闭症的人甚至可能会超过 150 万。日本又因为内需不足还有老龄化的问题陷入了通货紧缩。你看这个是日本的 GDP 就直到现在还基本徘徊在 30 年之前的水平,这就是失落的 30 年。这我稍微提一嘴,你看这些各种大起大落,它的直接原因多多少少都跟央行的失误的货币政策有关。
有一本书还挺有名的,叫日元王子 Princess of the yen,它有一个理论就是说这一切其实都是日本央行故意的。what?因为日本的央行和当时他的上级大藏省就是有点类似,财政部这么个角色特别的不对付,所以央行就是故意想把实体经济给搞垮,靠这种危机才能换来改革,就让民众也对大藏省都产生不满,这样自己才能独立出来。大藏省也被拆分了诶,是不是听着挺黑暗的?那是不是真的呢?我也不知道,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那我们看为什么在之后长达 30 年的时间里,日本就用尽了各种极端的救世方法,比如说央行的负利率印钱,政府就宁可欠下令人发指的外债去刺激经济,全都无济于事,甚至还徘徊在通货紧缩的边缘。你说这个安倍经济学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为什么日本的债市又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