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这一粒米代表 10 万美元,这一堆米就代表了 10 亿美元,很多对吧?世界首富贝佐斯的资产就会有这么多,根本花不完。这么多钱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又是凭什么被分配的?这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也从来没人告诉过我们。有黑幕吗?或 b 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了解世界的基础。也正是我这期视频想要告诉你的。是让我们开始。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边,有一条好玩的鄙视链。理论物理学家看不起实验物理学家看不起一般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都看不起工程师。有的经济学家就感叹,如果把他们写进剧本,估计在最底层比工程师还要差 100 个。一般科学家都不能算人,大概是个骗子。这是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总是犯错。经济学家是帮助人们解决经济问题的。为什么工人会突然大规模下岗?为什么一个国家会突然陷入衰退?为什么我的存款突然不值钱了?这些问题困扰着所有人,甚至政府。所以大家迫切的需要一个理论去解释现象,去解决问题。但是很可惜,因为经济现象极端复杂,经济学家们通过提出一个简化的模型去解释的时候,总是顾此失彼,总是互相矛盾。所有人都一直在吵来吵去,政府一直好根据实际情况一会儿听。所以在视频的开头,我们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没有对的经济学理论,只有好的经济学理论。政府需要一个好的经济学去应对当下的市场,而我们的民众也需要一个好的经济学去帮助自己理解被资本控制的工业社会运行机制,并在市场活动中趋利避害,赚到更多钱。
请注意,这次的经济学系列视频来源于我个人多年来对市场和经济的理解。它可能不专属于某个特定的理论,但是对我自己理解经济现象是有用的。在表达上,我将尽力追求简洁和零门槛,并且在第一集讲完基本经济学原理后,让我们以此为基础再去理解中美贸易的事儿就会顺畅很多。
开始吧。小鸡是个渔夫,它每天能抓一条鱼。而小德是个猎户,它 3 天才能捕到一只鹿。如果小鸡和小德都是聪明人,那么它们会按照劳动量去判断鱼和鹿的价值,从而以 3 条鱼换一只鹿的方式达成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小鸡和小德可以同时吃到鱼和鹿,生活美滋滋,交易万岁。同时,如果在后续的生活中小鸡和小德彼此信任,它们就可以专注于自己捕猎的记忆。
擅长捕鱼的小鸡会找到河流的每一处鱼窝,从每天一条鱼到每天 3 条鱼。而擅长捕鹿的小德会熟悉每个鹿群的活动范围,从 3 天一只鹿到一天一只鹿。这样下来,尽管鱼和鹿的交易方式还是 3 条鱼换一只鹿,但是小鸡和小德却都可以从 5 分饱吃到撑着,躺在地上晒太阳讲故事,于是爱情发生了。
以上这个过程叫做分工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幸福正来源于此。同时,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刚才有提到一个前提,那就是小鸡和小德彼此信任,这点很重要。信任是分工的基石。人类社会的每次变革都伴随着社会信任关系的重构。比如在石器时代,信任关系立足于部落。酋长说都听我的,谁不守规矩,我打死他。于是分工在部落中展开。我捕鱼,你盖房子,他种地,他朋友打架。我们四个是幸福的一家。到了中世纪,信任关系立足于国家。国王说都听我的,谁不守规矩,我让他坐牢。于是分工扩大到以国土为界。到了现代,各个国家的首脑坐下来开个会,说都听我们的,谁不守规矩,我们就不带他玩。于是,国际贸易真正形成,信任关系遍布整个地球,人类终于可以更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挑战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比如电脑、手机和火箭。请大家记住这一点,不管是单个的交易,还是大规模的交易,市场都依赖信任关系。在今天,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概念称之为信用体系。
让我们回到小鸡和小德这里,思路好像变得简单了。是不是只要我们构建一个足够完善,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的信用链,就能让更多的交易达成,从而让经济得到发展,人人都过上好日子。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同时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碰到了一堆问题,例如分配问题、国家对抗和金融危机。别急,慢慢往后看。
现在聪明的小鸡小德长大了,他们生了更多孩子,生产出了更多产品,交易越来越频繁。于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小计小得开始使用一些大家都认可的东西进行交易,比如背币、刀币、铜钱等。这些东西有个特点,要么具有稀缺性,不能随意获得,要么就是背后有强权背书命令大家除了用谷物不匹交易之外,也必须接受这些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通用商品。
当然,在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规模是很小且脆弱的,大家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种田织部生活。所以,以铜币为基础串起来的弱信用链,才可以插入以谷物和捐薄为主的早期交易体系之中。你像在汉代之后漫长的南北分裂时期,社会不稳定,小计晓得就会又去普遍使用谷物和捐舶来交易,不愿意使用铜币,因为谁都害怕国家突然没了这钱砸在自己手上。后来到了唐代,强权带来社会稳定,民众之间的信用链条又变得稳固起来,于是商品经济又迎来发展。在这个时期的唐朝,老百姓交易的比较频繁,手工业发展的也不错,大家就不太爱带着谷物去买东西了,因为麻烦太重,就跟你用习惯扫码支付,碰都不想碰只钞一个样。但是官府实行的仍然是钱薄并行的经济政策,让民众必须同时接受铜钱和撕支品。这是为什么?因为诸如贝壳、铜钱这些早期货币稀缺性太强,当他们被制造出来的速度跟不上生产率的提高时,市场上流通的会不够用,货币不够用就显得值钱。当大家倾向于保留手中的货币时,对达成交易的欲望就会下降,从而引发物价的下跌。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通货紧缩。尽管唐朝官府想尽办法,但通货紧缩的问题仍然贯穿全逃。
一是炼铜工艺落后,制造铜钱的速度本来就慢。在唐朝历代注钱量最多的天宝时期,制乾炉造了 99 座大马力,印钞仍然不够。二、铸造铜钱本身还得花钱。在安史之乱后,铸钱的成本高到每铸造 1000 文要花费 2000 文,印钞竟然无利可图,皇帝头都大了。这就造成唐代后期政府住钱量大为减少。3、唐代施行的税法也加重了钱皇。之前官府收税都主要收谷物和丝织品,铜钱很少。唐代税改后,以前定税税制从实物税变成了货币税。尽管在实际征收时,很多百姓把私织品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拿出来凑数,但整体上还是加重了民间对货币需求的压力。你想,官府缺铜钱,他们要花铜钱去制造铜钱,所以他们当然只能尽可能多的征收铜钱。明明是好心,最终却演变成了和老百姓抢铜钱的结果。然后百姓为了以前玩税,被逼在缴税期限前把自己家的谷物和捐薄拿到市场上贱卖。这就导致了供过于求,贱卖的捐舶没人要,价格下跌。而铜币人人都想要,货币价值进一步上升。
唉,你说神奇不神奇?四是最令皇帝吐血的一点。人类出于天性,还都有囤钱的习惯。从唐代中期开始,达官富豪们喜欢把大量的铜钱藏在家里,下班后就静静的看,感受满满的幸福。你想流通中的铜币是钱?那藏在地下室的铜币还能算钱吗?那连猫屎都不如,毕竟猫屎还能做咖啡呢。
是不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看着满朝文武,那就是看着一个个只吞不拉的貔貅,烦的都不行。于是他颁布了一个大家作为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法令,禁止存钱。京城内文武官僚不问品质高下,所有私住献钱并不得过 5000 贯。听上去这是非常极端和不符合人性的手段,对吧?但这仍然没有什么用。
到了唐代后期,皇帝为了筹军费,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听从经济学家的建议,直接铸造了一种新的铜钱,钱源重保,把币值的设定在原来的货币开源通保的基础上,提高了 10 倍还是不够,所以又听从经济学家的建议,再次铸造重仑前缘。币值设定是开源通宝的 50 倍,硬钱就更硬,币值大了,但是铜钱的重量却提升不多,这会造成什么结果?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便直接用开源通宝当原料重铸,众人千元收益可达 10 倍。于是民间物价飞涨,人人开动印钞机,唯恐落后一步,印钱印慢了。而。
没有条件的农夫,则全家财产一夜之间一文不值,饿死街头。什么叫真正的杀人不见血?一句不合理的经济政策提出,就让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倾家当产,这就是坏的经济学的威力。而那位倒霉的经济学家,当然被皇帝给贬了职。让我们总结一下以金属为原材料铸成的早期货币,因为其稀缺性和相对好管控的特点,被官复选中代替谷物和丝织品,成为古代传统社会的通货。流通中的铜钱,串起一个个百姓,建立起一条长长的信用链。百姓见钱如见军,虽然不能吃不能穿,但是强权向他们每个人保证,只要官府存在一天,铜钱就可以流通一天。这种权利是支撑大规模交易发生的基础。但是以铜钱为代表的早期货币,却自带引发通货紧缩现象的属性。这种不够成熟的货币体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官府为了应对问题,又无时无刻不在出手干预着市场。这种干预有时会带来好的结果,有时会带来极坏的结果。而对小鸡和小德这样的百姓来说,因为分工所带来的原始幸福感,在早期。
货币体系上千年的缓慢演化过程中早已被消磨殆尽。他们就像被绳子串起来的铜冠一般,被绑架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进入现代经济学的范畴了。因为篇幅所限,我会跳过一战后各个国家为了争抢货币主导权而导致的一系列争吵和明争暗斗。跳过那些货币规则的演变,直接开始讲现在你银行账户上那串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即以银行发放贷款创造出存款货币的银行信用货币体系。
有点绕了,别急,慢慢来。让我们再次回到小鸡和小德身上。最开始他们俩交易鱼和鹿。你可以把小德获得的鱼看成一种食品,但是转变一下观念,你也可以把鱼看成一种短期的通货,只要鱼还没坏,晓得,就可以转手用鱼去交换其他物品。再深一步,你甚至可以把鱼看成是一种债圈。小德付出劳动,抓到一只鹿,但是出于对鱼的渴望,它把鹿交易出去,换回 3 条鱼。但是他并不想现在就吃,而是明天再吃。那么此时,如果我们把这条鱼并不当成是鱼,而是当成一种债券。其实这张债券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小鸡在第二天对于抓鱼的一种承诺。等到第二天,小德把债券拿出来,老天兑现承诺,啪一下,债券又变回了鱼。
不管在以上情形中,债券到底是鱼还是石头还是贝壳,它的本质都是信用,只不过在石器时代,大家接受的是私人信用体系这样的弱信用链。古代大家接受的是财政税收为主导的政府信用体系。还在现代,大家接受的是金融主导的银行信用体系。所以在金属货币时代,我们把货币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商品。但是在现代,随着交易越来越数字化,实物货币用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则把货币理解成一种债,它并不是一张具体的纸钞,而是由信用和清算体系所构成的债务系统。
在古代,皇帝把铸造出来的铜币支付给官员、军人和工匠,这是因为后者为皇帝付出了劳动,皇帝欠他们的。而拿来支付的铜币就是一种债权,是皇帝使用权力签下的还债契约。而当官员、军人和工匠拿到这份债券后,他们会和民间百姓达成二次交易。这些二次交易的本质就是债务的转移。
最后,整个社会发生大规模交易行为,实际上是皇帝信用的大规模转让。也正因为此,在古代,一旦社会动荡,政权不稳,以财政税收作为担保的皇帝信用体系就会摇摇欲坠。百姓急于抛售掉手中的债券,最终造成债券不值钱,流通争夺,发生通货膨胀现象。基于以上知识,现在让我们重新再完整描述一次小鸡和小德所发生的交易。小鸡作为买方,是用他手中的信用去交换小德作为卖方提供的商品。而小德的商品既可能是路,也可能是工业品、服务或者某种金融资产,比如一家公司的股份如此描述,小记和小德便可以是任何人、任何组织,因为市场中的所有交易者都是这样进行交易的,包括政府、银行、公司和每个人。大家用每一次交易共同组成了你所理解的经济。但是你会非常容易地观察到,现代经济和古代经济有很大不同。古代人用铜钱买东西,而我们扫码支付,我们甚至见不到钱,只能看到一串串数字。
现代货币到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是谁负责在手机背后增加和减少那些数字的?好了,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要进入今天这期视频的重点,让我告诉你支撑现代经济的信用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古代官府是用税收作为担保,发行铜钱,这种债务让百姓去使用。如果我们把官府作为国有部门,百姓作为私人部门,在假设没有和外国发生贸易的前提下,可以写出一个等式,即国有部门的盈余加私人部门的盈余等于0。这个等式理解起来很简单,因为在交易中,一个人的支出等于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对于官服也一样,官服等国有部门的支出就等于百姓的收入。既然财富不会凭空消失,那么官府的收入减去支出所产生的财富盈余,就会和百姓组成的私人部门的财富盈余相抵消。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道理记官府亏,百姓就赚了。注意,这里的银鱼并不是官府铸造了,一堆铜钱在家里藏着。就算银鱼并没有流通,只有官府购买百姓的东西和服务,把新铸造出来的铜钱加入交易体系,致使百姓获得了更多铜钱时,这样的铜钱才算。
我们知道,铜钱其实债务。当官府无脑铸造铜钱时,相当于加快速度在对外发债。所以这时官府行为的本质是在发行一种没有和实际经济资源产生联系的债,一种无法兑现的债。这种债相当于在向百姓征收铸币税,即通过增加货币供应,致使货币贬值。政府作为货币发行方,把民间的资源据为己有。再看公式,在这种情况下,官府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产生盈余,自然百姓所组成的私人部门就亏了。
官府什么时候会亏呢?回顾历史,虽然达官富豪们经常富得流油,肥头大耳,但是国库的空虚却是常态。这是因为铜钱自带通货紧缩属性。当通货紧缩时,意味着官服铸造铜钱的速度不够快,这样就代表发债少,无法向老百姓征收铸币税。同时,官服需要养一大群不参与生产的官僚体系和士兵,而官府的正常收入只有税收,又是一种不能在短期内提高的收入。
请问,当发生造成巨量经济损失的天灾时,当国家需要打仗时,官府怎么办?此时,官府只能耗尽国库,把钱粮拿出去赈灾或者征兵,从而官府的盈余变富,百姓组成的私人部门盈余上升。有人可能会问啊,那官府和百姓难道是天生的敌人吗?那倒也不是。在理论上,官府只要稳定住市场价格,不让一条鱼,今天 4 块,明天 8 块。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慢慢应超,把通货膨胀的速度和生产率的提高做到均衡。即使官府的财政赤字越来越高也没有关系,只要官府的军事实力还在,政权稳定,他就可以自己印钞还债。何况官府的亏损等于百姓的盈利,只要做好财富分配,百姓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当然,以上所说的是一个简单到无法实现的模型。现实中当然会有各种问题,比如铜钱这种货币根本就无法做到维持通胀,比如官府根本就无法完美的监测到市场价格。再比如,经济也不会稳定发展,因为会有自然灾害和战乱,同时发展到一定规模,官府还会遭遇经济学上真正的魔鬼智障。
关于更多的经济危机问题,今天的视频无法深入,让我们把注意力回到货币上。既然金属货币天然通货,紧缩属性的落后性给人类经济发展拖了后腿,自然人类在制度上就会做出改良。现在,经过一系列铺垫,我们在认识货币这条路上终于打好了基础。准备好进入视频最后一部分了吗?现代政府参与市场经济实际上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中央银行。政府负责收税和为公共事务制定花钱的计划,而中央银行负责创造货币。我们知道,货币既是债券,就是承诺,即使是中央银行也不能凭空许下承诺,因为那样并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所以,我们需要为创造出来的货币找到其背后的价值。
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人民币找到的主要价值是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美元。比如,小 g 是中国人,他通过生产玩具卖到美国,获得了 1000 美元。但是这笔美元并不能在中国流通。于是小鸡找到街边的商业银行,将它的美元按照汇率兑换成了 6971 块人民币,快快乐乐拿去花了。商业银行拿到 1000 美元,又将其交易给中央银行。
最终,中央银行得到了可以在国际市场流通的 1000 美元,印出去了 6971 块在中国国内流通的人民币。在此种机制下,只要权利稳定,这份 6971 块人民币的价值就和 1000 美元的价值相等。信用链条产生了。通过这一方式产生的货币,大约占中央银行所创造的基础货币的65%。同时,中央银行还会通过直接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来主动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刺激经济。这部分创造的货币要占到 36% 左右。另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商业银行出售的国债,来给商业银行钱增加基础货币,这部分也可以占到 5% 左右。这里请注意,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不可以直接购买政府发售的国债,因为这就相当于我们之前提到的,古代政府自己铸造,从前自己用,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不过话说回来,中央银行即使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也有点怪怪的,也有点阴钱还债的味道。但是没办法,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也确实都要通过这一方式来给商业银行塞钱,只有多和少的区别,没有和无的区别。我们以疫情期间的美国举例,为了刺激经济,在 3 月份,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宣布无限量化宽松就印钱。一开始他们每天在 2G 市场购买 750 亿美元的国债,后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降低。 4 月份平均每天购买 300 亿, 5 月份平均每天 70 亿, 6 月份平均每天 40 亿。当然了,美联储不仅购买国债,还购买其他商业票据。
这里不再深入,大家记得目的都是央行在想尽办法给商业银行塞钱就好。那么现在诶,有朋友要问了,前面你说的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三种主要方式, 65% 加 36% 加5%,加起来是106%,怎么比百分之百还多呢?这里要解释一下我视频中的数据,为了方便,来自于 2019 年 12 月的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影响央行资产的除了我前文提到的这三项,在资产负债表中还有其他资产这一项,所以加起来比 106% 还会更多。这就说明基础货币在某个环节被削减掉了。哪里财政收入政府会收税,收上来的税自然就会变成政府的存款,存在中央银行的账户里。前文有提到,官服存起来的钱不能算流通的钱,所以政府存款不能算作基础货币。我们需要把这部分在央行创造的货币中减去部分,是 10% 左右。 106% 减 10% 等于96%,这就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列出一条等式外汇 65% 加商业银行债权 35% 甲对政府债权 5% 加其他资产 x 减去政府存款10%,等于基础货币的信用保证。这条等式理解起来并不难。等式的左边就代表着央行发行的货币背后的毛。
我们为什么可以使用人民币?央行是怎么把人民币从印钞机印出来送到商业银行手上的?都可以通过这条等式得到解答。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官网,点击公开目录,点击统计与报告里的统计数据,在选择年份,点击货币统计概览,下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进行研究。接下来,商业银行又是如何把货币分配到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现代经济和古代经济最大的区别,当下银行信用体系的最后一环,比特币支持者的活靶子,阴谋论者的最爱。本期视频的高潮部分存款货币现在开始。如果古代的政府信用体系是自上而下的去创造货币,导致经常创造的过少或者过多。现代经济的银行信用体系最华丽的一步转变就是自下而上的去创造货币。
假如你是一位修马路的工人,名叫小鸡。你为社会付出体力劳动修了一条路,你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张纸币,上面写着 100 元。现在,你会和千千万万个所有正常的现代人一样,习惯性的把这 100 元存入银行。请注意,银行并不会平白无故的替你保管这 100 元,甚至还要多给你几块钱的利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你在银行存钱的本质是你和银行达成了一项协议,即银行可以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随意支配你存进去的这 100 元,比如贷款给别人。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商业银行需要按照 10% 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扣掉 100 元,其中的 10 块钱交给中央银行保管,而自己只能留下 90 元。
现在,我们的第二位工人小德出场了。小德想买栋房子,这是刚需,就差 90 元,怎么办呢?因为普通工人一般一辈子只能供养得起一栋房子,他们会卖力工作去偿还这栋房子的贷款,不会轻易断供。所以,把钱借给需要买房子的人,从中赚取利息,是商业银行非常愿意的一种赚钱方式。于是,商业银行把你的 90 元借给了小德,而晓得哪去买了房子。同样,卖房子的人也会把这 90 元存进银行,再次把 90 元中的10%,也就是 9 元上交中央银行,扣留。剩下的 81 元。现在小鸡的银行账户上有 100 元,而卖房子的人,银行账户有 90 元。噔噔, 190 元出现了。商业银行的脚步当然不会就此停止。剩下 80 亿元,银行将其继续贷款给小柯。小柯拿到钱,我们跳过他买东西的步骤,就当他直接存入了另一家银行。于是,现在小鸡的银行账户有 100 元,卖房人账户有 90 元,而小柯的账户有 81 元。当 270 亿元出现了,我们银行账户上的余额再次神奇的增加了。
我们来算一下,银行系统现在到底有多少钱呢?小鸡的存款准备金 10 元加卖房者的存款准备金 9 元,加小客账户 81 元 100 元。也就是说,银行仍然只有 100 元。但是如果小鸡卖房者和小柯三个人一碰头,他们会发现银行存款加起来却有 271 元。此时,如果他们三个人决定一起去取钱,商业银行就会破产。但是,如果这笔钱的基数足够大,只要不出现很多人一起去银行挤兑的现象,那么这套把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小鸡的 100 元最终会变成多少钱?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公式 100 加 90 加八十一二。跳过计算部分,答案是无限接近于 1000 元。在现代社会,我们手中的钱就是这样进行信贷扩张的。这意味着什么?你以前所理解的货币概念,可能是一张张纸钞,即使是一串银行数字,背后也应当对应着一张张纸钞。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在现在的货币概念中,你理解的纸钞数量大概只有这么多,而绝大部分所谓的货币只是一串银行数字,他们大概有这么多。而这些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存款货币。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些担心,既然这些钱都是假的,那我们存在银行的钱会不会有危险?放心,你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完全是因为我提供的模型足够简单,简单到我们可以直接 get 到现代商业银行是如何用钱变钱的。但同时也因为太简单,一些阴谋论者或者虚拟货币支持者会有意无意地将此作为论据,试图否定和推翻现代货币体系。
大家放心好了,目前依托于商业银行信用体系的存款货币机制,在我看来是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所能匹配的最合理、最具有可行性的一种货币机制了。它当然远远要比古代政府信用体系所铸造的金属货币要美好,同时也比虚拟货币支持者所描绘出来的美好图景要现实。存款货币的规模当然不可能是随心所欲扩张的。简单的说,它是由央行、商业银行和民众三方博弈的结果。央行提供水,商业银行提供水龙头,成千上万的民众行为负责转动水龙头。具体来说,商业银行所发放的每一份贷款都是民众所驱动的,同时有其对应意义。房贷的钱要拿去购买水泥,养活民工和设计师车贷的钱要养活汽车产业链上的工人助学贷款则培养人才,驱动科技创新,这难道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这种以贷款创造存款货币的制度,很容易贷款,贷的太多,杠杆加的太高,最后把经济给搞崩了。而且视频开头我们就提到,并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经济学,可以供政府去参考。
我们人类一路走来的经济生活,无非就是生产力发展遇到无法解释的经济危机,试图解释改革经济制度,生产力继续发展继续,遇到经济危机,继续解释继续改革经济制度。所以,我们人类的经济状态,其实是一直处在螺旋上升的状态中。索性时至今日,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也终于有所改善。
在古代,百姓在经济危机时被逼饿死街头,而今天,民众在经济危机时,好歹能吃上一口救济粮,喝上一碗热汤,这些是最坏的情况。现实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因为经济的发展都变得更好了。当然了,现在我们仍然在面临新的经济危机。就前几个月的情况来看,人类应对经济问题时依然显得手足无措。各国政府那只干预市场的手都在强行加大力度。这是短期问题。面对长期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还是挥舞起了多年前的那套武器。关税制裁、贸易战能不能解决,再触动军队,这是下一期内容。中美贸易战的基本逻辑。三大矛盾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写给你们看了。这里先补深入。
在这期视频的最后一部分,就让我们甩掉理论,来聊聊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工作怎么那么累,生活怎么那么烦?现代货币体系跟古代相比,还有个最大特点,就是集中性更强。古代货币无非集中在皇帝和打官富豪手上,他们赚钱的手段无非是贪污受贿,而绝大部分百姓都是种田或者给官富打工赚钱,挣的都差不多。但现代不一样。你可以想象一个个红酒杯叠起来的金字塔结构,红酒从上往下倒,酒上面倒满了,下面才能接得到。而且最骚的是越上层的红酒杯越巨大。巨大的红酒杯就是垄断。资本集团,是吃了产业链越来越长的红利,从而掌握了财富密码的生意人。
现代的货币体系可以解决创造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分配的问题。准确的说,自由资本这一套本就不是为了解决分配问题而设计出来的,它的目标在于扩张。而大部分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本质是扩张带来的副产品。问题来了,物质的丰富,分配上不平等,就能带来幸福吗?马克思早年提出过资本对人的异化这一概念,即劳动产品本是由人的时间和精力凝聚的产物,但在资本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这些劳动产品逐渐异化为独立的存在物。这是什么概念?你可以想象一个在你贪欲出现时跟你做交易的魔鬼。你为了不停地购买产品,就需要不停地获得货币,而货币是债。你拿到债就意味着你已经付出过。你做一个生命所拥有的唯一财富时间,你耗费时间去劳动,换来别人给你的债。你用债去教育产品,而这份产品同样意味着别人的债。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参与大生产。于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失衡,并随着工业化逐渐走向极端。劳动者反过来被劳动产品所分配和奴役。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无力解决分配问题。工人得到的少,无法占有生产资料。于是工人只能严重依赖于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去参与社会生产,否则它就会被现代经济排除在外。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工人的身份变成了经济学中的某一要素,而并不首先是一个人。
怎么理解?我拿上次去水上乐园玩,因为排队时间太长,观察了很久的一位年轻小哥哥举例,他是乐园的员工,专门负责在滑梯的顶端平台放大型救生圈,然后给游客指令,告诉游客可以划了。我那天看了很久,它所有的工作内容就是从机械设备上拿下救生圈,把救生圈放好,按下按钮,然后对远方比一个大拇指。拿下救生圈,放下救生圈,按按钮,大拇指拿下救生圈,放下救生圈,按按钮,大拇指一直循环。其实对于乐园这个商品来说,对于资本来说,这位小哥哥这个人,它和那个把救生圈拖上来的机械设备并没有区别。等到哪天,机械设备也可以以足够低的成本把救生圈从机械设备上拿下来,并放到滑梯上的时候,这里人的位置就会被直接替换掉。而这位小哥哥,终其医生,在这里做了无数遍的循环,最后也只能为他换来一栋房子,一些工业品,再加上一些食物。而这些循环本身并没有意义,它是立足于满足其他人类欲望之上的一个环节,却要在现阶段,要牺牲掉某一个人类,去做年复一年的重复体力劳动这样的事情,你问具体哪一个人都不会愿意。
其实大家都已经置身其中,满足了其他人的欲望之后,这些欲望产生的利润被谁拿走了?我不知道,反正肯定不是这位小哥哥。而这就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很痛苦的根源。再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叔叔,带着阿姨开了一辈子卡车,属于产业资本的螺丝钉,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套房,却常年风餐露宿,跟没有家没有什么区别,且不能陪他们的孩子度过最珍贵的童年。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个例。这到底是值了还是不值呢?这些按我的视频风格,我一般都会将其称之为代价。在这里就是经济发展的代价。
过去那么多工业发展带来美好世界的主流舆论输出,是不是可以容下更多角度去讨论?有人可能会说,你努力学习,别做底层,不就摆脱了吗?我承认,有些白领的工作可能确实轻松愉快一点,但大部分白领还是各有各的压力。我再举一个同学的例子,他学习成绩很好,挺努力,家里没什么关系,毕业之后兴冲冲地进了银行。当时别提多高兴,一个猛子扎到河底做了几年柜员,每天收钱算账、拉存款、卖理财、打销售电话。家里所有亲戚都被他说服去存了钱,办了信用卡,要不知道他在银行上买,别人还以为他在搞诈骗。这些枯燥重复的工作,搞得他人都傻了,还特爱找我吐槽,搞得我现在连点开他的微信头像都要克服半天。
心理障碍。人的问题先讨论到这里,最后再说说消费这件事好了。我们知道,支出是经济的驱动力,支出就是需求。而他们归根结底则来自于消费主义。没有消费主义,就无法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是资本主义经济维持运转的基本条件之一。消费主义到底是什么?很简单,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现代商品在交易过程中,由消费者的欲望所带来的价值占比越来越高了。一个东西能不能卖得好,越来越取决于它能不能让消费者在比较中获得满足。 2000 块的手机不好, 8000 块的手机好, 10 万的车不好, 80 万的车好。普通的餐厅不好,能发朋友圈的餐厅好。同时,和古代不同,在工业化的现代经济中,一切欲望都将被异化成为商品。
作为一个人,你从生下来的一瞬间,除了你的肉体,其他的一切都已经加入了资本的熔炉。你将会从诞生开始还债。月子中心、婴儿衣服、早教班、学前班、兴趣班,你想停下来不行的,父母不允许你落后。那些所谓的钱赚够了就怎么样的财富自由梦想,你永远不会实现。只要你的欲望还在一天,只要资本根据稀缺性定价的属性还在一天,你就永远不会觉得够了。那么各位观众朋友,如果你哪天下班回到家,觉得自己太累了,也许可以想想,到底,人类从工业产品上获得的幸福感更多,还是参与强迫劳动、接受比较和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不幸福感更多。古代有奴隶制,现代如果不解决分配问题,你就不得不承认自由资本是一套极其高明的制度。极强者维持了地位,保证了对弱者的剥削,同时分出去了一部分利益,给中间阶层换来了梦寐以求的稳定。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开玩笑,开个玩笑。总而言之,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是社交平台上那些所谓底层民众所散发的越来越多的利器。中上阶层的人真的可以因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对此嗤之以鼻,视而不见吗?为什么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一下班就逃避到游戏中,玩到凌晨 2 点,争分夺秒的试图抢回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