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7 月 27th, 2024

学习爱

乐于分享

大问题:缺乏自控,怎么破?

xuexiai

3 月 27, 2023

本期要探讨的大问题是如何克服不能自制。这个所谓的不能自制,希腊语是Acrysia,英文通常翻译成 weakness of will,中文通常翻译成意志薄弱、意志软弱或者缺乏自控力,或者不能自制。我们今天节目里面就统一把这个中文名叫做不能自制。其实这是我们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面临的问题。我自己控制不了我自己。我明明在道理上知道做 a 比做 b 更好,但是莫名其妙在行动上,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做了b,而不是a。比如你明明知道下个月就要考试了,今天一定要好好读书学习,但是书读着读着,你的手不由自主地摸出了手机,点开了短视频软件,刷起了小姐姐的短视频。刷着刷着一整天就过去了。然后晚上在日记里面非常懊悔的写下了今天刷了一整天手机,到明天我必须要好好读书学习的。结果。第二天的日记里面依然写着今天刷了一天手机。
再比如说,你明知道自己已经有些肥胖了,这个血压血脂血糖都很高了,你明知道自己应当少吃甜食了,对吧?医学上的知识你懂得比谁的多,甚至你自己就是个医生或者营养学家,但是一碰到甜食,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一吃甜食就停不下来。这种不能自制状况造成的局面。我们道理懂得比谁都多,我们个个都是懂王。然而我们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明知道什么是好的,但就是做不到。明知道应该戒烟,但却意志薄弱,总是戒不掉。明知道应当和那个渣男一刀两断,但人家发个短信求原谅,结果发现自己第二天又在他家醒来。明知道过年回老家要好好扶持父母,结果一回老家躺床上了。等。
包括咱们大问题节目,其实早在 2 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写不能自制的选题了。我明知道观众催更得很厉害,明知道应该加快更新进度对吧?每更新期节目都能涨一波粉。结果关于不能自制大问题的制作也陷入了不能自制之中。写两段话以后就东搞搞西搞搞,搞来搞去,也不知道搞了个什么,结果搞了两个月才把这期节目给做出来。陷入这种不能自制中的我们十分懊悔,赶紧在网上订购了诸如意志力和自控力这样的书籍来找解决方案。结果书买回来以后,读了前两页之后,又不能自制的去玩手机去了。陷入这种不能自制的状况真的很让人懊恼的。
咱你说我要是笨死的,或者是被外力的因素给搞死的,我死了就死了对吧?咱没那个能力,或者咱没命,咱就认了,对不对?但是你说我有那个能力,并且按照这个能力实行出来,这个事就能成,但是我就是不去做,我最终是懒死的。你说这种死法可真就太让我自己恨我自己了,我真想把自己抢救回来,然后再当场把自己狠狠的打死。所以到这里也限定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论语。我们今天只讨论在没人拦着,没病没灾的情况下,自己作出来的不能自制。所以我们今天不讨论。
第一,在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你无法实时预想的行动。第二,也不讨论那些明显是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不能自制。比如你电线发作了,控制不了自己,今天咱们也不讨论。这种情况请直接拨打120。有人就会说了,如何提高自控力这个问题,它也不是个大问题,它是个具体操作的小问题,你就找一个提高自控力的操作手册,一步一步来不就完事了吗?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单单是一个机场心理学畅销书问题,是因为它牵涉到我们自己到底是个啥的问题,我们究其根本是理性的,还是一个我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因而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小猴子?知识对我们的行动能起到作用吗?知道就能做到吗?如果能,怎么解释世界上的那些知而不行的现象?如果不能,我们还需要知道道理吗?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咱们儒家讲的知而不行或者知行分离的问题。咱们儒家自古以来也是讲求要克服这种不能自制,做到知行合一的。我们如何克服不能自制,做到知行合一?对于这个大问题,本期节目邀请了 5 位哲学家来对不能自制问题提出他们的病因诊断,以及基于他们的诊断开出药方。
本期节目属于是专家会诊,这 5 位大夫分别是主张你去学习知识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成为哲任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你去培养习惯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动志以情的苏格兰哲学家大伟修莫,以及主张精神分析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终你来评一评这一次专家会诊中,哪位专家的方案更为合理。好。下面进入会诊正片。首先有请第一位大夫古希娜,哲学家苏拉底出场。
前三位要出场的大夫是师徒孙,三人也就是出名的古希腊三贤苏拉底、柏拉图和亚里舒德。这个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又是亚里舒德的老师。这三人可以说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调。好,我们先来听一听古希娜三贤中的第一位。苏格拉底对不能自制的病因诊断。苏格拉底对不能自制也明明知道,但却不能做到的病因诊断,就是无知。你说你知道但没有做到,其实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的知道。用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当然,用苏打里的话说德行就是知识,无人故意作恶。
no one goes waiting it toward the bed 这啥意思?就是一个真正知道、真正懂得道理的人,是不可能出现之而不行的、不能自制的状况的。比如真正知道读书学习这件事是好的这么一个道理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忍不住刷手机的。知道肯定就能做到,知就能行。所谓的知而不行,其实出于你的无知,只是你并没有真正知道读书学习是好的而已。
苏拉里采取了这么一个理论来论证他的观点,那就是好快乐。快乐就是好。如果你认为 a 是值得追求的,一是因为你知道 a 是好的,二是因为 a 会让你快乐。而 1 和 2 在苏格拉里看来是等价的就是一回事儿。如果你认为 a 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那么 a 肯定能给你带来快乐。否则的话,你不可能认为 a 会让你不快的,你还认为它是值得追求的,这逻辑不就自相矛盾了吗?人总会做他认为更快乐的事情,而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事情,所以人总会做他认为更好的事情。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做真正好的事情,一定是因为他并不真正知道那件事情是好的。也就是说,知而不行,只是因为无知。
简单说了,在苏大理这儿,懒和笨是一回事儿。你之所以懒,就是因为你笨。笨就是懒,懒就是笨,就是这么简单。你可能就不能接受苏大理的看法。我认为好的东西就是能带来快乐的东西吗?对吧?我认为读书学习是好的,但我读书学习的时候浑身难受,反而刷小姐姐在短视频的时候让我更快乐。但我并不认为刷短视频是值得追求的好的事情。所以这才造成了我的知心奋力不能自制了。苏格拉底会非常强硬的告诉你,好的就是快乐的,快乐的就是好的。至于你所谓的什么不能自制现象,并不是因为什么对快乐的追求战胜了对好的追求,而根本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你没有关于好的正确知识。如果你真正知道读书学习是好的,读书学习就会给你带来快乐。
这一点,苏格达底和王阳明是立场一致的。杨明说未有之而不行者也。根本不可能出现明明知道但是做不到的状况。知道必然就能做到,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苏格拉底和王阿明看来,严格意义上不能自制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执而不行是个伪问题。苏拉里的这一套说法,就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伦理学,叫做伦理性主义。啥叫伦理性主义?简单,也就是我们的实践行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建立在知识和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生活,这个事得讲道理,你得在道理上把它掰扯清楚喽,你才能正确的去追求美好生活。
苏妲己对不能自制问题的看法,就是一种非常强硬的伦理性主义,你在道理上真正想明白,你就能去做到。可能有朋友觉得苏打底的看法有点反常识,凭什么他对知识、对理性有这么强的信心,知道就能做到?知识真的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吗?说到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思想史的背景。要知道古希娜文人特别崇尚支持和理性的力量,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讲道理的,而这个道理是能通过人的理性给搞懂的。所以好的生活,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搞懂这个世界的道理。所以西大伙人对理性知识的崇拜达到了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程度。也正是这种对理性的崇拜,才孕育了后世的科学的诞生。要知道,希腊伟人对理性崇拜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从其他文明的角度来看,都是不正常的,对吧?其他文明都是正常过日子的,都特别务实,对不对?而这帮西大人却要探究什么大自然的本质,什么是世界的本源,什么是万物流变背后不变的本质。而且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探讨这些大问题。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对吧?后来人罗马人来统治欧洲了,人罗马人也正常过日子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要复哪的星呢?复的就是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这后来的故事我们就知道了,现代科学就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实也不能叫诞生,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了。所以我们现在生活在科学昌明的时代。不要以为科学理性天经地义的,科学和理性都不是正常的,这都是古希丹文人当年发神经似的崇拜理性导致的。好,说完思想史的背景,我们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会做出如此强硬的伦理理性主义的断言。在习大卓越家看来,知识就是这么重要,真正知道就能真正做到,做不到哪只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知道嘛。好,说完苏格拉底对不能自制的病因诊断,下面我们来介绍他开的药方。
既然人家苏格拉底都不承认有严格意向的不能自制了。所谓的知而不行,只是因为你并没有真正的知道,那所谓的懒就是笨嘛。那怎么样治疗自己的懒癌呢?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呗,我们还是要不停的学习啊。当你成为一个知识水平很高的人,你就能真正理解你所知道的道理了。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你把这些道理付诸行动,就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关于如何克服不能自制的药方,我们今天只谈理念,不谈具体的操作方法。也就是具体怎样去学习,怎样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这些在技术上操作的事,我们今天就不展开细说了。有朋友就要问我看这期节目,想要知道客服不能自制的具体操作方法,你搁跟我讲理念有什么用?知道理念还是很重要的。这就好比虽然现在很多信息都能通过搜索引擎搜出来,不用自己去死记硬背了。但是你首先得知道怎么去搜,比如搜哪些关键词以及往哪个方向去搜。同理,知道客服不能自知的理念,就好比让我们知道怎么去搜一样。比如你首先得知道苏格拉底给出了客服的理念是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你接下来才知道去搜的就是如何高效学习知识的。一些技术层面的事。好介绍苏格拉底的诊断以及药方。接下来有请下一位大夫柏拉图出场。
你要知道苏打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古希腊三弦其实都是伦理性主义者,都认为我们在行动上如何过上好的生活,是建立在理性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们都会在某种意义上同意苏格大底的断言知道就能做到,所谓的知而不行,只是并不真正的知道而已。但是之前苏格大底抛出的伦理性主义太强硬,属于是一种强伦理性主义。这种强伦理理性主义难免就很反常识、反直觉,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现象格格不入,对吧。苏打底根本就不承认存在只而不幸的现象,毕竟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真的明明知道但却做不到的现象。你苏打底不能一句知而不行,只是因为并没有真正知道就能打发过去的。
下面要出场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拯救现象,把苏拉底的这种强伦理性主义给稀释,让他更接地气,更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现象,从而才能给出更切中的药方。好,我们先来听听柏拉图的病因诊断。苏拉底认为,人们之所以想要一个东西,是因为它在道理上知道这个东西是好的。但是柏拉图对这种强硬立场做出了稀释,加入了颗粒度更细的风险。柏拉图就认为,有时候人们想要一个东西,可能与知识和道理无关,而仅仅是出于欲望。
说到这个,就要介绍一下柏拉图提出的著名的灵魂三分学说了。而灵魂三分就是指人的心灵结果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是理性,二是血气,或者翻译叫做激情。三是欲望。理性这部分灵魂,他所关注的对象就是讲道理,也就是知识和推理。血气这部分灵魂,关照的是荣誉,也就是要赢,要被社会上的其他人认可,也就是咱们中国人讲的面子,或者我们常说的瑞斯败,对吧。而欲望这部分灵魂,关照的对象就是要搞钱,不停的买买买,吃吃吃玩玩,追求过的舒服,过的快活。
当然了,柏拉图的灵魂三分的学术是在他的名著理想国里面提出的,这也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在波拉图看来,这个人的灵魂结构和城邦的政治结构是同构的。哲学家就是理性主导灵魂的人,他们爱之求真,是最有知识,最讲道理的人。而武士贵族是血气主宰灵魂的人,他们都讲求荣誉,讲究owner,要赢,要有优越感。而广大老百姓,他们最大的追求就是吃喝玩乐买买买。
照灵魂三分。怎么来解释不能自制问题?如果你的灵魂结构是理性主导的血气和欲望,这就是自制的状况。这个就是哲学家世的灵魂结构,对应到陈邦政治。陈邦也就是由最讲道理人来统治的,也就是哲学家当王,由最讲道理的人当王者,陈邦也就实现了最好的政治结构,也就是理想国。如果反过来,如果大众勾结了 50 阶层,反过来载之的理性,对吧?军队不受周刑王控制,城邦就要出乱子。这反映在人的灵魂结构上,也就是欲望勾结的血气反过来主宰了理性,使得你明明在理性上知道这个道理,但却发挥不了作用了。这就使得你陷入了不能自制的状况中了。也就是你明明在理性上知道今天应该读书学习,但是想要刷短视频看小姐姐的欲望,却让你的理性失灵了。
柏拉图还用过另外一个比喻来说明理性和欲望的关系。就说这个理性就相当于马车上驾驭马的人,而车前面的两匹马就相当于血气和欲望。当血气和欲望听御马人指挥的时候,灵魂就是和谐的时候,就是自制的情况。而当马不听御马人的使唤,那就是灵魂不和谐,就要出乱子,就出现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状况。
好,最后总结一下布拉图对不能自制的诊断。当你的理性被欲望所遮蔽的时候,你理性所知道的道理于是就失灵了,就落实不到行动上了。好,介绍完柏拉图给出的病因诊断,下面就要来开药方了。既然不能自制的病因,就是欲望勾结的血气,反过来宰殖的理性,那要克服不能自知,让理性恢复诸到地位,也就是要修炼成一种哲学家式的灵魂结构。简单说,如何克服不能自制,也就是要成为哲学家。要知道,在柏拉图的哲学里面,是有浓浓的哲人智商主义的。当然,这和我们之前讲的古希腊文人对知识和理性有发神经识的崇拜也是相通的。既然知识和理性是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那么这个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也就是哲学家,就是最好的人。哲学家什么都好,这种人最有智慧,最优秀,最幸福,最能处。这种人应当当王对吧。之前也说了,有最好的人当王的城邦就是最好的城邦。逻辑很自强。这种最好的人的哲学家,他的欲望就完全被理性屏蔽,聪明的理性就占领高地,他自己就能完全控制自己,肯定不会出现不能自制的问题。
具体怎么样培养一个哲学家呢?在柏拉图看来,老百姓家里的孩子是没戏的,培养不了,没那个能力。我们就在 50 贵族家的小孩子里边挑选合适的,能进行培养。首先要通过上体育课来激发血气,有血气才不至于意志软弱。但同时要上音乐课来调节血气,最终使得血气与理性达成结盟关系,让血气为理性所用。然后你就要上文化课了。上文化课就要把你的认知水平从局限在对具体事物的认知,上升到对抽象事物的认知上。学数学就是很好的切入。你先要学代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学完数学以后,就要学天文学。学到最后就要学习辩证法了。等辩证法学好了,你就能成为一名哲学家。
巴拉斯明确指出,哲学家的灵魂处于一种完全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血气和欲望完全由理性来主导。哲学家根本不可能由于肉体欲望的载质而出现不能自制的问题。哲学家完全依凭理性而行动。有人可能就要质疑的哲学家清高哲学家了不起,哲学家就不是凡夫俗子。哲学家就真的能做到不食人间烟火。卓越家看到短视频里的小姐姐完全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柏拉图会坚定的回答你是的。哲学家就是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这倒不是说柏拉图所谓的哲学家都是机器人,不是说哲学家没有欲望,哲学家也是有欲望的。只不过哲学家体验到了更强大、更持久的欲望,那就是对知识的爱。
美玉要知道,在柏拉图的哲学里面,包括我们今天讲的古希腊三型的哲学里面,都有这么一个设定,那就是哲学享乐主义。这个知识带来的快乐是全世界最大的快乐。所以哲学的古希腊词的意思就是爱智慧。 philosophy 哲学家最大的爱欲就是对智慧的爱,又是求知欲。大家知道,求知也是一种爱欲,而且是一种最让人迷狂的爱欲,这就相当于是知识,对于哲学家而言,就是一种瑟琴。求知和讲道理就会像瑟琴一样吸引着你,让你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这个求知能够让你进入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与永恒相连接的迷狂的状态。
这种状态中体验到的快乐,比起什么吃山珍海味刷视频看小姐姐要快乐多了。一旦体会过这种高级的快乐,那什么吃山珍海味刷视频看小姐姐带来的快乐就不香了,你就不会再被这种低级欲望带来的快乐所牵绊。就好像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提出过的洞穴的比喻里面说的一样,你一旦走出过洞穴,看到外面真实世界的样子,你就不愿再下降回洞穴里面,真的跟那些洞穴里面的囚徒对着虚假的影子指指点点。有人就要问,既然哲学这么让人快乐的话,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现实中的人沉迷学习无法自拔?答案是他们沉迷不了,没那个能力。要知道,沉迷求知是需要训练的。就像我们之前讲的,需要通过音乐、体育来训练调和血气。通过一整套数学、天文学、辩证法的训练,你才能成为哲学家,才能成为一个能从求知那里体验到瑟琴的人。
用孔子的话说好德如好色者,对吧?读书学习就像看小姐姐一样快乐。你要早说,让我读书学习,我可就不困了。所以我们说回去,我们想要克服不能自制知而不行的状况,就要把自己训练成哲学家。成了哲学家的我们,在理性上知道的那些道理,就会成为一种类似于瑟琴一样的东西,让我们有强大的动机去实行。这时候的你就能达到类似于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予矩的境界了。这里的欲,在柏拉图这里就是指求知和讲道理的高级欲望。这里的曲,在柏拉图这里就是指理性的规定。在哲学家身上,理性和欲望这两者合二为一的,就哲学家完全按照他的本能欲望再肆意行动,一点也没有刻意要符合什么规范,但做出来的行动都非常符合理性的要求,这才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这就是柏拉图对客服不能自制开出的药方。好,介绍完柏拉图的诊断以及药方,接下来有请下一位大夫亚利士多德出场。
我们之前说了,古希腊三贤都算是伦理性主义者,只不过苏打理的伦理性主义太强硬了,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格格不入。柏拉图就加入了欲望的因素,做出了一些颗粒度更细的分析。而亚里士多德又在柏拉图的基础之上,再次稀释了一些,给出了一些颗粒度更细的分析,把不能自制的哲学分析做的更接地气的一些,对吧?拉菲尔的雅典学员,这幅画里面,柏拉图一手指天飘在天上,而亚里士厄德一手指地亚里士乐德更接地气,对不对,对吧?柏拉图一天到晚就搁只知道讲哲学王,但是能有几个人能成为哲学家的?所以你学术的市场定位就属于是一个低情商的小众游戏,雅书的就要把小众游戏做得更接地气,更下沉一点。
好,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亚里士多德对不能自制的病因诊断。首先,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不能自制也是因为欲望对理性的遮蔽就理性上了。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有三高的风险,不应该吃太多的甜食,但是欲望却让我们见到甜食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一迟就停不下来。这种欲望对理性的遮蔽造成了不能自制的现象。亚秋要把它形容一种你知道一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运用的状况。没错,你是知道不应该吃太多甜食,但是你之所以不能自知,是因为这个知识没有被真正调用起来。这就好比有很多知识都存在硬盘里面,包括什么?不应该吃太多甜食,应该好好学习,不应当抽烟,应当和渣男一刀两断。
这些知识都存在硬盘里面没错,但是你为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却做出了相反的行动?是因为你行动的时候,这些硬盘里的知识并没有被调用在内存里面,活跃的是欲望。而那些没有被调用到内存里面的知识,就处于休眠的状态。为什么欲望能和理性强内存?这种抢内存的斗争是怎样一种形式?这种抢内存的斗争可以通过一种逻辑分析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运用到亚里收到的看家本领三段论了。我们都知道三段论这种逻辑分析的方式就是亚里士多德发明的。当然了,亚里士罗也运用了三段论来分析不能自制的拼音。亚士罗认为人的行动实践也是可以描述为一个三段论的。比如平时在你的硬盘里面存储了这么一个实践三段论。
大前提是我不应该吃甜食。三端的逻辑的大前提是一种普遍判断,而小前提对件具体事物的判断,也就是眼前的。 a 物是甜食。大前提结合小前提,就会必然推导出结论我不应该吃 a 物是逻辑对不对。但是如果你处在不能自制的状况中,是什么情况?要知道,不同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欲望是可以掺杂着理性的。在亚士多这里,欲望是可以裹挟着理性的力量来进行推理的。欲望也是可以玩三段论的。欲望的三端表现为大前提是所有的甜食都是美味的,小前提是眼前的 a 物是甜食,推导出来的结论就是我要吃 a 物。所以当你处在不能自制的状况中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是欲望的三段论,而不是理性的三段论。
我们看欲望的三段论和理性的三段论,它们俩的小前提是一样的,关键的差别大前提不同对不对?所以不能资质发生的机制。本来你的硬盘里面存着理性的 3 吨论,但是当你遭遇小前提的时候,也看到眼前有一块田石的时候,这个时候欲望突然蹭一下就起来了。抢夺了理性三端论的大前提,使得本来理性的大前提被篡改成了欲望的大前提,于是就推导出我要吃天食的行动了。所以之前我们讲的抢内存的比喻,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分析下,其实也就是抢夺大前提。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病因分析。
既然总结知道,但做不到,是因为欲望遮蔽了知识。你的内存或者你的实践三段论的大前提被欲望抢夺了,让你在道理上知道的知识处于休眠之中。好,介绍完病因诊断,下面压力舒德德就要来开除它的药方了。对于亚语说得不像柏拉图那样,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出了个要成为哲学家这么一个药方。亚语说得药方的颗粒度也更细,它给出了一个知行修炼体系,能够让你一步一步的打怪升级。最高等级是有德性的人。而德性 virtual 词也把它简单理解为人身上的稳定的品质或者习惯,有德性的人,就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预举的境界。次 1 级是自制者,这种人是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理性赢得了大前提,或者内存。再次 1 级不自制者,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欲望抢夺的大前提或者内存最低一级就是放纵者,这种人一心想要纵欲了。这 4 类人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把它放到一个坐标轴里面就一目了然。坐标轴的横轴,一头是无斗争,另一头是有斗争。坐标轴的纵轴,一头是理性处在主宰低位,另一头是欲望处在主宰低位。刚刚提到的那 4 种人,就可以放在这 4 个象限里面了。我们先来看左边的二、三象限。自制者和不自制者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内心都尽力的斗争,在遭遇小前提的时候,也眼前出现了一块甜食的时候,进行了天人交战,我到底要不要吃这块甜食?区别自制者是理性赢得的大前提,而不自制者的大前提被欲望强多了。好,我们再来看一四象限。
德性者和放纵者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这两种人内心都没有斗争,都很自洽,一点也不纠结。德性者其实也就是柏拉图所描述的哲人,从心所欲不予举,完全按照他的本能在肆意行动,但是做出来的行动都非常符合理性的要求。而放送者也是一样,内心也是一点斗争都没有,也根本不讲究要符合什么规范,但是做出来的行动完全就是理清的。反面。见到甜食猛吃,见到香烟就要猛抽,要和渣男互相折磨,常相厮守。我们之前提到过两种实践三段论、理性三段论和欲往三段论。其实放纵者也是有它的三段论的。放纵三段论的大前提是我应该吃甜食,小前提是眼前的 a 物是甜食,简单就是我要吃 a 物。我们看,当放纵者遭遇小前提的时候,看到眼前有块甜食的时候,放纵者根本不纠结,内心毫无斗争,拿起来就吃了,吃完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懊悔感。因为这本来就符合他一贯持有的大前提。
人家本来就是觉得自己要多多吃甜食的,所以这种人的内心是和德行者一样,也是非常自洽的。但是鸭舌认为放纵者是最差劲的,他比不能自制更差。为什么?因为人家不能自制者还有 4 项斗争,还会纠结。虽然斗争失败了,但是人家还有斗争,就说明人家不能自制者,心里面还想着要好对不对。而放纵者就完全不纠结了,他们完全就不想好了,对吧?这种放纵者完全摆烂了。这种摆烂的状况在亚叔的看来是最差的。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就相当于你打算在短视频网站上学习哲学。
上一个哲学视频播完了吗?系统给你推送了一个小姐姐的短视频,你把小姐姐短视频给划走了,在理性上认为应该赶紧划出下一个卓越视频继续学习。注意有德性者和自制者的动作表现都是一样的,都是运动。拇指轻轻划走了小姐姐视频。但是有德行者是很自然的划走的,内心没有任何波澜,他完全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而自制者虽然也是很快划走了小野的视频,但是就在他运动拇指的 0. 01 秒钟之内,他的内心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好想看,小姐姐好想看,但是我又不能看,我要学哲学。总之就是要经历一场斗争。这是有德性者和自制者的区别。自制者和不能自制者的区别就是经过斗争,自制者运动拇指了,而不能自制者的拇指却像失灵了一样运动不了了。而放纵者主动寻求要不停地刷小姐姐的视频,主动搜索,主动点赞,主动收藏,看的欲罢不能。连续看了 8 个小时以后,还没有任何懊悔感。见到满屏推荐的都是小姐姐视频,还沾沾自喜的说嘿嘿,大数据是懂我的 8 级号终于练好。
所以我们说回来,根据这四种执行等级的划分,首先你要找准你的定位,然后才能从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的升级,也就是从第四象限向第一象限的运动和升级。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从理性被欲望遮蔽的状态修炼到让理性主导自己的知行合一的状态。好,说完修炼的方向,具体是怎么个修炼法,修炼的方法就是让知识真正的内化在自己身上,形成一种稳定的品质。我们说的德性,要举过个例子,一个人明明知道,但却做不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这就好像一个喝醉的人也能背诵诗歌一样。或者一个演员在背诵台词,或者一个小朋友对唐诗宋词倒背如流一样,他真正理解他所背诵的知识吗?并没有真正理解。在亚叔哥看来,真正的知道是一种内化的知识。这个知识就好像长在自己的身体里面一样,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成为了自己的第二本能,或者叫做第二自然。这也是咱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怎么样把知识内化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在这一点上,就体现了亚里舒德和他的师傅和师爷的知识观的区别了。苏大体和柏拉图认为的知识更多是一种理论知识,是一种沉思,对吧?搁小数方里面,那里学习数学、天文学、辩论法,就能成为哲学家,成为哲学家就知情合一。而亚里车德认为,人的实践领域也是讲通道理的,也就是实践,也是一种知识。而实践知识的获取,就不是死读书或者躲小房间里面沉思得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做事来培养出一种稳定的习惯和品质。
这一点尤其显得亚里舒德比起苏拉底和柏拉图更接地气了。亚里舒德还专门讽刺过苏拉底和柏拉图的支持官。亚舒德说在行为上,公正,便成为公正的人在行为上,节制,便成为节制的人。如果不去做一个人,就永远无望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多数人并不是这样去做,而是满足于空谈。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是在爱智慧,而一直搞哲学,认为空谈就可以成为好人。这就像什么?这就像专心听医生教导却不照着去做的病人的情况。正如病人这样做并不会使身体好起来一样,那些自称是哲学家的人,满足于空谈,也不会使其灵魂变好。而我们在唐卷之争那期大问题节目里面介绍过亚里士的实践哲学。我们这里再提一下。实践领域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做事而内化在自己身体里面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一种真知。通过不断的做事,你会逐渐训练出一种实践智慧。 Francis 简单说就是会进入一种不过脑子就能把事做对的状态。这种实践智慧,它不像算术那样是可以在纸面进行推理的。你得不断的去做事,才能培养出这么一种感,而一种sense。
比如怎么样正确的待人接物,你得不停的去待人接物,可能之前会碰几次壁,但是你待人接物多,就会培养出一种待人接物感。下回你再带人介入的时候,你就会不过脑子,就能让人感觉和你相处很愉快。用爱吃得说,这种有实践智慧的人,总是能够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于适当的人,出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感受这些感情,既是适度的,又是最好的。这也就是德性的品质。所以我们说回来,如果你有了这种不过脑子,就能把事做对的实践智慧知识就相当于是长在你身上了,成了一种第二本能。
亚叔认为,这种有实践智慧的人,是根本不会出现不能自制的状况的。好,我们回到之前比喻总结一下亚里士多的看法。如果质而不行,是因为存在硬盘里的知识没有被调用到内存里面,因而处于休眠状态。让知识容易被调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做事儿,把那些明明懂得的道理内化在自己身上,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知识的调用就会像调用快捷方式一样流畅自如。当你把自己身上修炼的全是这种理性主导的快捷方式的时候,你就真正实现了知情合一,实现从心所欲,不一举好。
说完亚舒德,最后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古希腊三贤对不能自制问题看法的发展线索。其实这三个人都是伦理性主义者,都崇信知识的力量,因而也都认同。苏拉底的断言知而不行是因为并未真正知道真知是必定能实行的。只不过柏拉图和亚索德都为什么是针织,作出了更符合常识的解释。
柏拉图加入了欲望的因素,因而达到针织就要让理性能够触到欲望。而亚海舒德加入了实践知识的因素,因而达到真知就要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而这就不单单是学习理论知识就够了,还需要不断的做事来培养出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习惯,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当然了,这么说倒不是说苏格拉里的说法是不完备的,而越往后的人的说法就越完备了。因为人家苏大底也有理由说的。就是西施到后来就是倒江湖主义了,搞出那么多下半身的因素来打圆场,我们西藏人对纯粹知识的理想信念还要不要讲了?对不对?所以,这 3 位古希腊专家的建议,哪个更有道理,还需要你来拿主意。
好,介绍完古希腊三弦的看法,下面我们进入现代。有请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修默出场,在这里插播一段节目,说明咱们。大问题系列节目典型的形式就是哲学家开会,一起来探讨和争论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并不仅仅是科普或者哲普一些哲学家的观点,我们也想听听你对于大问题的看法。你是否认为节目中介绍的观点成功的回应了本期大问题?或者你可以发表你认为更好的回应方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问题dialectic,发送不能自制即可收到本期大问题节目的文字版,这也方便你通过文字阅读的方式参会。我们邀请你同哲学家们一起参与到对答案问题的研讨会之中。请突出你的一票,并在研讨会中发表你对于答案问题的看法。好,参会说明就介绍到这儿,我们继续下半场的会议。
大卫休默是 18 世纪的苏格兰哲学家,他和亚当斯、密弗兰西斯、哈希森以及托马斯里德等人引领了苏格兰启蒙运动。作为启蒙运动之后的现代哲学家,休默会怎么看待不能自制问题呢?好,我们先来介绍胸末队不能自制的病因诊断。修莫对不能自知的病因诊断,首先要从他对伦理性主义的批判说起。修莫认为之前介绍的古希腊三贤对不能自治的病因诊断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开出的药方根本就没有对症下药。究其根本,因为他们立足的伦理性主义就是错的。我们之前说了,伦理性主义特别强调理性对人的行动的决定作用,强调我们应该怎么行动。得讲道理。你只有在道理上把它掰扯清楚了,你在实践上才能做出正确的行动。但是胸末就要问了,理性真的能导致人们的行动吗?人们之所以做出一种行动,是因为人们首先在道理上把它想清楚了吗?熊猫并不认为理性对人的行动有任何作用。
据默认,为,理性发挥作用的地方仅仅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二是对事实进行推理。这也就是所谓的修末之差。这前一种对观念之间关系的推理,其实也就是数学和逻辑的知识。比如 2 + 3 = 5,或者如果 a 大于b,且 b 大于c, a 就必然大于c,对吧?这都是纯概念之间的关系。第二种对事实的推理,主要就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等。也就是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熊猫就要问了,理性这两方面的作用,请问哪一点能发动我们去行动?是树立逻辑的知识吗?还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就好比你通过观察发现知道大夏天的家里面有个西瓜,这个西瓜旁边还有个冰箱。你通过缜密的计算和推理得出结论要把西瓜装冰箱总共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西瓜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对吧?但是你单靠这些观察计算、推理就能推导出你真的会做出把西瓜装进冰箱行动吗?并不能,促使你把西瓜装进冰箱的是你想要吃冰镇西瓜。情感和欲望该知道。
无论是数理逻辑的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的知识,这些理性发挥作用的地方都属于是事实领域的,也就是关于是不是的命题。而我们的行动属于是要不要的命题。我知道这是一个西瓜是不是的命题,和我要吃西瓜要不要的命题完全就是两码事。所以这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道理懂得很多,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但却知而不行了。因为知道和做到完全属于不同的领域。知道并不能导致做到,造成我们行动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
而这就好像你的老婆小芳问你,当初你为什么选择和我结婚,而不是选小圆呢?你翻开了你的直男小本,左边这一页写的取小方的好吃和弊端,右边这一页写的取小圆的好吃和弊端。一加总取小方的净收益大于取小圆的净收益。所以此题的解就是曲小芳啊。你还腆着脸跟小芳说嘿,老婆,你看这道数学题多么客观,多么理性啊。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你晚上估计就要跪一夜的电脑出版了。
不要跟你的老婆讲道理。这倒不是说你老婆是不讲道理的人,而是说对于人们的行动实践道理是讲不通的。按照修末的看法,你能给出这样的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从理性上来讲,你没有小圆漂亮,你的身材也没有她好,你的学历也没有她高。道理我都懂,但是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非理性的,抑制不住的情感。我就是想要和你在一起。老婆,我爱你。这个月的生活费你看是不是?兄弟们,请把学会了打在公屏之上,帮我们收回来。促成行动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由此,修模一反,伦理性主义提出了一种伦理情感主义的伦理学。伦理情感主义就是讲究促成我们行动的是情感和欲望,而不是理性。别跟我扯你和你老婆之间是一种柏拉图主义的关系。其实不就是因为你当初勤欲上头才想要和他在一起的。
理性在我们的行动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理性起的作用只是帮助情感打辅助。当你爱上小芳以后,注意是你先有了爱上小芳,想要和他在一起。这个情感会导致你做出去追求他行动,你的理性才开始计算和推理到底是送小芳玫瑰花还是送菊花,到底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顺利实现想要和他在一起情感设定的目标,对不对?但是无论理性推理出什么样的策略,促使你去行动的是你的情感。
熊莫说理性是,并且也只应该是情感的奴隶,除了服务和服从情感之外,再也不能有任何其他职能。于是熊莫就完全倒转了伦理性主义。按照这个伦理性主义,还记得之前提到的柏拉图的比喻吗?是御马人在掌舵指挥着马该往哪走,而在胸部这里,关系立马就倒转过来了,不是御马人在掌控着马的前提方向了,完全就是一条哈士奇在拖着牵狗人往前走了。有人就不能同意了,这个理性的地位这么低下的吗?理性只能做情感的奴隶?不对。我们经常会发现那种理性和情感、欲望之间互相冲突的状况。比如理性告诉我不应当吃甜食,而情感和欲望却让我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要吃甜食。这不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说的不能自知的情况嘛,对不对?胸末会怎么诊断这种所谓的不能自知的状况?兄莫说。
这并不是理性在和情感作斗争,奴隶和主人之间是打不到一块的,这是情感和情感之间在做斗争。你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要吃甜食,这是一种情感。而另一方面,你觉得自己不应当吃甜食,这并非是来自于你的理性,而是来自于另一种情感。这里怕自己多吃甜食啊,会得三高,是一种怕死的情感。这是嘴馋和怕死这两种情感之间在做斗争。最终你在行动上到底是吃了甜食还是没吃,取决于这两种互相冲突的情感,最终谁斗争赢了。
那么好,下面的问题就来啦,什么样的情感在斗争中获胜呢?才算是不能自制,对不对?凭什么说怕死的情感赢呢?就是自制。而嘴馋的情感赢呢?就是不能自制呢?这其中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对此,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的哲学教授帕特里克弗雷明认为,在休默哲学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一个情感欲求的 2 分,这样就能区分出什么是自制,什么是不能自制。这两种欲求就是真正的欲求和当下的欲求。 really want and nucally want 这两种欲求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一种是真正的欲求,一种只是眼前的当下的欲求。当两种情感欲求打架时,真正的欲求赢就是自制。当下的欲求赢不能自制。
好。现在问题就变成了怎么样区分这两种欲求?熊莫不是已经完全把理性从人们的实践领域中给摘走了吗?我们凭什么就能说读书学习就是真正的欲求?刷短视频就是当下的欲求,对吧?你凭什么说我刷短视频看小姐姐就不是我发自内心真正想要的?你也不是我肚子里面的蛔虫?你凭什么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好?我们来看一个更为棘手的案例。
注意看案例中的这个女人叫小美。小美得了一种罕见病,要是不打针就要死了。她还很年轻,超级想活着。但是她又超级怕打针。每次小美去医院打针的时候,当医生拿着针头接近她的时候,她都会说唉呀呀呀,这次还是不打了吧,我超害怕的,我先回家了。每次都是这样。但是回家以后又十分懊恼,因为不打针真的会死。
好。问题就在于,我们怎么判定小美真正的欲求是什么?到底是活下去的欲求,还是逃避打针的欲求?诶,区分的标准就在于,我们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其他行动,来判定这个人到底真正在欲求什么。比如小美,虽然他每次去医院打针都因为恐惧针头逃跑了,但是我们要看看小美在其他时间其他场合都做了些什么。比如他逃回家以后,每次都是捶胸顿足,陷入到深深的懊悔之中。比如小美隔三差五就要去寺庙求生拜佛,希望能够长生。再比如,小美,每天转发锦鲤,希望能够渡过难关。虽然这些行为可能无助于达成他的目的,但是相比于小美在医院拒绝打针,小美在更多场合、更长时间里面是想要活下去的。所以,更多场合、更长时间,就足以判断活下去的欲求,是小美真正的欲求,对吧?这也很符合我们的尝试。
我们真正想要的欲求是那种长期的欲求,而不是眼前的一时爽,对不对?正所谓眼前一时爽完空惆怅而空惆怅也不能自制后产生的懊悔感。所以说到最后,修莫对不能自治的病因诊断,就是真正雨球和当下雨球之间发生的冲突。如果当下的雨球战胜了真正的雨球,不能自制的状况就发生了。好,说完休末的病因诊断,下面就要来看药方。如果不能自制的病因,是因为当下雨球对真正雨球的遮蔽,胸末会开出的药方就是去除当下雨球对我们的载质,让长期的真正雨球引领我们的行动。千万别忘了,修末的基本离场是情感。
注意的,无论是当下雨球还是真正雨球,都只是情感,这并不是真正雨球就更理性一些,当下雨球更感性一些。不是的,两种都是情感,理性在里面就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不同于苏格拉底、柏拉图那些理性主义者,要克服不能自制。这不是格纳跟自己讲道理是讲不通的,而是要用怕死的情感来打败。比如嘴馋的情感。简单说就是不要晓之以理,而要动之以情。怎么样让一种情感打败另一种情感?说到胸末,提出过 3 种心理学的规则来判断如果出现了相互冲突的情感,哪种情感会赢得冲突,从而能够推动人们的行动。
第一条原则叫做胜者通知原则。其实这是一个底层的机制。不同的情感之间,最终要决出个胜负,最终赢了就会推动人们的行动,而输的就会被吞并消失掉,对吧?不可能。同时一边怕死一边吃甜食,你就精神分裂了,对不对?这是个底层机制,甚者通吃。具体而言,哪种情感会获胜,主要看下面 2 条原则。
第2条原则叫做习惯原则。如果一种情感是你熟悉的情感诶,你体验这种情感已经很多次了,这种情感就更能赢得斗争,从而推动你的行动,对吧?人做一些习惯性的重复动作总是很轻松,是很容易做出来的。第3条原则叫做具象原则。就是如果一种情感能在你的心中形成特别生动、形象的印象,是具象化的,这种情感就更能赢得斗争。比如,到底是把钱捐给楼下的穷人,还是捐给非洲的穷人?多数人会选择捐给楼下的,对不对?因为你对楼下的穷人的感受更直接、更鲜活。好,我们已经知道了情感斗争的 3 原则,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三原则来培植我们的真正欲求,让他在斗争中能够赢得了当下的欲求。我们先来说具象原则。大家想,我们当下的欲求为什么经常能够战胜我们真正的欲求,从而引发不能自制状况?主要就是因为真正的欲求往往是长期的,不够具象。而我们当下遭遇到的眼前的甜食、短视频里的小姐姐,都是十分具体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长期的真正欲求,让它也能够具象化,让此时此刻的自己也能够形象化地感受到它。
就比如你读书学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刷短视频,你就要根据具象原则,把想要读书学习的欲求想象的特别形象,特别生动,对吧?比如你想象自己考试得了高分以后就能考上好的大学,你就想想自己在大学校园的草地上畅快奔跑的情景,对吧?古人不是也说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多想想黄金屋和颜如玉,可能就更有动力读书学习。而且也正是因为真正的欲求往往是一种长期的欲求,所以我们要让自己一种长期的视角来看待当下的行动。
比如现在流行一种所谓的 30 法则,也就是当你处在不能自制的局面的时候。比如你正在纠结到底是读书学习还是刷短视频的时候,这时候你不妨跳出来尝试设想三个 10 也。如果你决定做其中一个 10 分钟以后,你会怎么看待这个决定?十个月以后,你会怎么看待这个决定?以及十年以后你会怎么看待这个决定? 30 法则到底让你从当下的欲求中跳脱出来,站在一种长期的欲求的视角下来看待自己的行动。
另外,当你想要对抗一种当下的欲求的时候,就比如你忍不住想要抽烟,哪你也要发挥具象原则,把想要抽烟的欲求和一种不好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烟盒上都印着得了肺癌烂掉的肺部的图片来吓唬烟民。类似的,你把短视频里面的小姐姐想象成一只大猪蹄子对不对?大猪蹄子尔来何为?你可能就会觉得还是书中的颜如玉跟美丽动人对不对?好。说完原则3,我们再来说原则2。我们可以利用习惯原则来培植我们的真正的欲求。这就有点像亚里士德说的德性的养成。从小事做起,慢慢培养一种熟悉感。比如你有在公开场合演讲的恐惧,哪怕是特别重要的演讲,你总是临阵脱逃,就跟怕打针的小美一样。你就先找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婆孩子先讲上一通,再找几个朋友对着他们再讲上一通。当你逐渐培养起当众演讲的熟悉感了,而成了一种习惯。当你在面临几十上百人做演讲的时候,你就能更加自如,更加习惯了。当通过去想原则以及习惯原则,把你的长期欲求培养成一种更为占优的情感之后,根据原则一甚者通知原则。什么怯场、抽烟、刷短视频、吃甜食,短期欲求就会被排除出去,你的长期欲求,就能主导你的意志,推动你的行动,这样就能克服不能自制。
总之,按照休默的方案,要动之以情而不不是晓之以理。你就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宝宝,你跟小宝宝能讲得通道理吗?讲不通的,你得哄着他或者吓唬他,这样小宝宝才能健康成长。炮介绍完胸目的诊断以及药方,接下来有请下一位大夫弗洛伊德出场。
咱们今天这期节目采取的形式是专家会诊的形式。当然了,这更多是个比喻了,把哲学家比作人类思想上的医生。但是咱们今天出场的这几位哲学家里边还真有一个医生 a doctor,这就是佛罗伊德人。弗雷德本来就是一个神经内科的大夫,他后来逐渐转变成一个哲学家或者思想家,他后来的理论都是奠基在他早年间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好。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正经做过医生的弗瑞德对不能自治的病因诊断。当然还是和之前的哲学家一样,要讲清楚弗雷德对不能自治的病因诊断,我们还是要把弗雷德学说的基本理念给搞懂。当然了,弗雷德作为一个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就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具体的心理学在当今主流的时政心理学界受到了很多的批评。但是咱不得不说,弗雷德作为一个思想家,弗雷德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有学者评论说弗雷德主义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地位仅次于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主义。我们看后面这两者,他们之所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他们的学术都是革命性的,都是推翻那种传统,给人类开启了新的三观。弗雷德也是一样,他的学说也是革命性的,他给西方思想界对于人的看法带来了两个大反转。第一个反转在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休默对伦理性主义的反转。不过佛罗伊德把这种反理性主义推到了一个极端。在休默那里,不是人的理性主导人,而是人的情感主导人。到了佛瑞德这里,主导人的是人们内心生出那些不为人知并且不可描述的本能、欲望。
这些本能主要就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见到好吃的就要想要吃吃吃,见到漂亮的小姐姐,就要上去和她繁衍后代,见到潜在的性竞争者,就要上去把她打死。总之,很黄很暴力。弗雷德把这些原始本能叫做利比多,而正是这些很黄很暴力的利比多在驱动着你行动的。你听了可能不会同意。我这个人是很纯洁很健康的人,说是那些很红很暴力的本能在推动着我行动,我肯定是不能同意的,对吧?我们从小都是受思想品德克教育长大的,我的脑子里面根本就不会想那些很黄红包里的东西,又何谈他们能助到我的行动呢?这就要说到弗洛伊德给西方思想带来的第二大反转,也可以是更重要的一个反转,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无意识。
简单说,你以为的吗?要知道,那些真正推动我们行动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的,是你自己的理性并没有自觉意识到的。这就是著名的冰山模型。据说人的精神结构就像是一座冰山,人的自觉意识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在水面之下还有巨大的一部分,这就是无意识。无意识是你不知道的,但却切切实实地主导着你的行动。
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自觉意识到我们的行动机呢?那是因为你的心灵结构里边有一种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的任务,就是要防着你内心渗出的那些不可描述的原始本能被你自觉地意识到。这就相当于什么?这就相当于你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审核员。而作为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的,能自觉到的,你只是一个观众。审核员时时刻刻都在审核着后台上传的各种不可描述的很黄很暴力的视频,但是审核员有时候又顾不过来去下架那些不可描述的视频,但是他至少可以打回去让上传。之后改标题,比如改成什么学习穿搭知识就能通过审核了。作为观众的你,看到标题以后点开视频,其实你的内心深处就是想要来刷小姐姐视频的。但是你总会抛出否认。
3 年,我不是,我没有别人说我来知识去学习知识的对不对?而且审核员的工作也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而在这个意识层面,你是真的相信自己来知识去学知识的。简单说,你自己骗了自己以后,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骗了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自己骗自己呢?根本原因是你不只有一个自己。
说了。我们就要介绍一下弗洛伊德提出的著名的人格三元模型本我、自我和超我。我们先说自我。按照我们传统的理解,自我通常都会被看作是迪卡尔说的我司,对吧?迪卡尔说过我司故我在。迪卡尔认为我们自己对自己心里面的想法,这种第一人称的自我感知是直接的,是清晰的,是透明的,对吧?简单说就是我自己心里面想什么,我自己能不知道吗?你还真不知道。
自我所自觉意识到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这些内容是受到加工和扭曲的。这种扭曲是两种力量相互牵扯的产物。首先一种力量本我。本我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人的最原始的一些本能,包括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就是那些很黄很暴力的东西。本我是人的行动的一种最根本的驱动力,它体现在人时时刻刻都有一种冲动。刚刚说的见到好吃的就要吃吃吃,见到漂亮小姐姐就要上去和她发现后代,接到潜在的性竞争者就要上去把她打死。这些个冲动。
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本我就是一个烧开了的锅炉,他总是要寻求释放,但是你并不会真的见到小姐姐就真的上前和他繁衍后代,对不对?为什么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在牵扯着自我?这就是超我抄我就是一套道德教化,他鼓励着自我建立起防御机制去对抗。本我。你要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你要学习知识,不要刷小姐姐视频。超我是围绕着一种内化了的父母的形象而监控起来的,对不对?每次你要做不健康的事情的时候,这时候你突然想到我爸爸妈妈会怎么看待我正在做的这件事,顿时你就会觉得我怎么会是这种人,对不对?本我自我抄我之间的纠葛也是无意识的自我在超我的影响下,建立了一套防御机制来对抗本我。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你的本能冲动始终是受到压抑的。
其实弗雷德本能压抑学术是和一个人的童年经历高度相关的,尤其是和童年星域被压抑的经历相关。当然,弗利德这里讲的同年星域分为三个阶段,就是口预期、刚预期和性气期分别从刚出生到 6 岁不断发展。口预期的星域表现就是吮吸妈妈的,然后刚预期。这时候的星域表现就是喜欢随时随地肆意排泄。最后金玉才会逐渐转移到商,从字念转移到他恋。
这就是说,本来你刚出生的时候,你就是个小宝宝,这个小宝宝完全就是由本我主导的,完全放飞自我,肆意释放着自己的本能冲动,想干嘛就干嘛,饿了就要妈妈喂来,想排泄就随处排泄。但是后来随着你的长大,父母就不允许再放飞自我,挥洒本能。比如你不能再总是吮吸着妈妈的了,比如你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才能大小便了。
总之就是你要讲规矩了,你要是不讲规矩的话,就会受到父母的惩罚。比如小男孩就会一种强烈的被父亲阉割的焦虑,所以就学乖了。我们之前说了,超我就是一种内化了的父母形象。在这种超我的影响下,一种带有防御系统的自我最终就确立起来了。所以自我的确立是伴随着对你的本能的压抑的。本能长期受到压抑会有什么后果?当然,关于弗雷德,列举出了很多什么投射、固浊、升华、退行、反向形成等等。
咱们节目里面甭说那么复杂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烧开了的锅炉,如果你总是绷着它,不让它释放,会产生什么后果?要么绷不住,它爆发出来了,要么绷得住,但它却转移到另外一个渠道释放了。绷不住的情况很好理解。你的本我想要去刷小姐姐的视频,但是你的自我在超我的影响下使劲绷着。我是来,这是去学哲学的,我要刷哲学视频,但是最终还是绷不住。哲学视频。刷着刷着就刷成小姐姐视频喽。但是这个绷虽然没绷住,但是你在超我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你的防御机制会在事后给你的自我制造出一种强烈的懊悔感。唉,我明明是在知识区学哲学的,我怎么就刷起小姐姐的视频呢?我怎么控制不住我自己啊,我真是个废物呀。这种事后懊悔感就是抄我带来的好。这是绷不住的情况,绷得住又转移了是什么情况?比如你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医生也劝你别抽烟了,但是你还是管不住自己要去抽烟,用一种弗雷德主义来解释你管不住自己想抽烟。
其实你小时候过口谕期的时候没过好。比如你爸把你妈抢走了,你对母亲乳投的吮吸的本能被压抑了。童年时期被压抑的幸运就会一直卡在你的内心深处,直到你成年以后。这种被压抑的童年,对妈妈乳投的欲望,以一种其他方式释放了出来,那就是对吮吸香烟的欲望。当然了,这种压抑转移也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你以为你犯的是阴影,其实这只是补偿你儿时缺失的妈妈的爱。当然,无论是绷不住释放了,还是绷得住转移了,这两者的底层机制其实是一样的。你的本能被压抑了,要想方设法释放出来,但是这种压抑释放的过程完全是无意识的。因此,当你最终做出某种无意识的行动来释放的时候,你在自觉能意识到的道理上,根本就不能理解自己又为什么做出这种举动,搞得理念我不理解的样子。这就是我们说的知行分离,不能自制。这其中有一种极端的状况,那就是 b 震,或者翻译叫做歇斯底里,就身体上的某一部位,在病理解剖的意义上没有任何受损,但却功能紊乱,或者干脆失灵了。比如左手莫名其妙就抬不起来了,或者眼睛莫名其妙就看不见东西了,或者说整个身子干脆就瘫痪了,浑身抽搐,满地打滚了。说是这种抑震,就属于是一种极端的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不能自制的状况了。
其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抑震患者程度大小而已。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本能都是被压抑的,我们都在无意识地释放着我们被压抑的本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不能自制者,我们都会做出一些自己在道理上不能理解的举动来释放着我们被压抑的本能。因为到底我们其实并不认识我们自己,我们最本质的自己是无意识的。
好。说完弗瑞德的病因诊断,接下来我们来说他开的药方。既然在无意识层面很容易解释得通的事情,由于自我的防御机制,在你的意识层面搞得你一脸我不理解的样子。怎么治疗你的这种不能自制的症状?道理很简单,就是让你的那些在无意识层面你的纠结上升到自觉的意识层面,一旦在意识层面理解了你在无意识层面的纠结,你的病症也就消除了。这其实还是要做一种认识你自己的工作。当然,精神分析是个临床的活,我们只讲一讲理念。至于具体的求医问药的临床操作层面的事,还得各位自己花钱躺沙发上跟分析师化疗。要让无意识层面的纠结上升到意识层面,最大的敌人就是防御机制,对不对?我们之前说了,防御机制干的活就是防止无意识层面的内容上升到意识层面。精神分析的重要工作就是要突破防御机制对你无意识内容的遮蔽。怎么突破?主要的方法就是化疗,通过分析师和患者之间的谈话来治疗,而化疗法就是佛罗伊德开创的。现在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这么壮大,这都是祖师爷佛罗伊德给的饭碗。一种重要的化疗法叫做自由联想法。在一个昏暗的小房间里面,你躺在沙发或者躺椅上,分析师坐在你身后,你脑子里面想到啥就说啥,不做任何筛选。就好比你是一个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车窗边的旅客,对于划过车窗的任何景象,你都把它报告出来。分析师就是要通过鼓励患者不做筛选的报告书。任何一闪而过的想法,引导患者绕过防御机制,找到潜藏在无意识里的症结所在。
聊到后来,你记忆的大门被逐渐打开,同年时期的经历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都涌上心头,对吧?最终大都会关联到同年时期的性压抑之上。最后你才发现。比如你之所以总是在读书学习的时候管不住自己要刷短视频,是因为你内心的深处根本就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你下意识的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根本症结就在于,比如同年 17 岁,你问你妈妈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不告诉你,总是对你置之不理对不对?当你意识到根本症结以后,你大哭一场,于是读书学习时候刷短视频的症状立即消失。
当然,我在这说的特别轻巧,精神分析的理念很简单,但它是个实际临床的活,因为防御机制是很难绕开的。你在自我层面的否认 3 年的作用是很强大的。而且精神分析它不是说分析师的临床经验很丰富,他通过和患者的谈话,一眼就看出了患者的症结所在。他把这个症结直接告诉给患者,药到病除了告诉可是不管用。
打。这只能让患者在知识上,在道理上知道了这个症结并不能消除病症,这还是属于是知而不行的状况。而要真正消除病症,就要让患者对自己的无意识内容有一种真正的知,又让患者本人随着昙花的展开。能够自己在经验上感受到这个症结。对,通常都是最后大哭一场,这是患者真正感受到他的无意识里面的症结所在了,这才是一种对无意识内容的真正的知。所以分析师直接告诉患者是不管用的,而是需要通过谈话来引导患者自己感受到自己无意识的内容。所以精神分析是门艺术。当然了,包括对梦境的解释,对口误的解释,都是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因为人在睡梦中,防御机制的效力就没那么强硬,要他对你的无意识内容的扭曲没那么严重,婴儿就能够为你探索无意识留下一些线索。
当然是,其中还有些具体的操作就不多说了。包括还有什么对患者、对分析师的疑情,一会又是把分析师当爸爸了,一会又是把分析师当妈妈了。对患者、对分析师的疑情的处理,本身又是对患者的精神分析治疗。总之呢,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谈话,引导患者绕开防御机制,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无意识中的各种纠结,从而就能缓解不能自治这种癔症呐。这就是弗洛伊德对不能自治开的药方。好,介绍完弗瑞德诊断解析药方,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期不能资质问题专家会诊的会议总结。
本期档期节目我们探讨了 5 种对不能自制问题的诊断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简单总结一下苏格拉底对不能自制问题的病因诊断的关键词是缺乏知识,也就是无知。所谓的你明明知道但却做不到,只能说明你并未真正知道。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只要你真正知道,必定就能够做到。基于这种诊断,苏格达底开出的药方的关键词就是学习知识。当你真正知道了这个知识以后,践行这种知识,好的就会给你带来快乐,因而不会存在不能自制的问题。
柏拉图对不能自制诊断的关键词是欲望。宰治所谓的知而不行,是因为你灵魂中的理性被欲望遮蔽了。因此,柏拉图开出了药方的关键词是成为哲人。你需要把自己的灵魂结构修炼成理性,主导血气和欲望的这种哲学家世的灵魂结构,让你对理性有一种爱与从而能够做到理性和欲望的和谐,实现知行合一。
亚里士多德对不能自治诊断的关键词是知识。休眠是因为你的欲望抢夺了你的实践三段论的大前提,因而抢夺了内存,使得你的知识没有被调用起来,处在休眠状态。怎么样让知识容易被调用起来呢?亚驰罗开出了药方的关键词是培养习惯。你需要通过不断的做事,从而把知识内化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习惯,这样知识的调用就会像调用快捷方式一样流畅自如。
到了现代以后,秋末对不能自制并因诊断的关键词是情感冲突。所谓的不能自制,并不是理性和情感之间在做斗争,理性只是情感的奴隶。不能自制是情感和情感之间做斗争,并且是一种当下的情感欲求战胜了长期的情感欲求导致的。修末,开出的药方的关键词就是动之以情。不同于伦理性主义者着装,情感主义的修末治疗不能自治的方案不是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又按照心理学三原则去培养我们的长期欲求,使它能够战胜当下的短期欲求。弗利德对不能自制诊断的关键词是本能压抑。我们无意识的本我在超我的影响下被自我的防御机制压抑着,而本我总是要寻求释放,而这一释放的过程也是无意识的,因而我们总是会做出我们的自觉意识所不能理解的释放举动,这就造成了知行分离。因此,弗利德开出的药方的关键词就是精神分析,让我们无意识里面的那些压抑和纠结,能够上升到意识层面,被我们自觉理解,这样就能缓解不能自知的病症。
本期节目介绍的这 5 种诊断以及相应的药方,你认为哪一种更切中我们的真实生存处境,更有道理一些?或者你能否提供你认为更好的诊断以及方案?当然,本期节目时间有限,没有专门加入中国哲学家的诊断和方案。放在西方哲学的语境中,本期节目的一个线索就是古今之争。真正的一个焦点就是知识和理性,也就是我们在道理上的知,对我们的实践活动,也对行还有没有或者还有多大的指导作用,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自己,我们应当如何自处?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理性对话的小伙伴,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猴子?

xuexiai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